摘要: 該套郵票發行日期于1950.8.4,版別為凸版,齒孔是P12.5,規格為15mm*20mm,200,由孫傳哲設計,印刷單位為華東郵政南京印刷廠。這組郵票出自于中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大師孫傳哲之手,設計完美,值得購買。
該套郵票發行日期于1950.8.4,版別為凸版,齒孔是P12.5,規格為15mm*20mm,200(20*10),由孫傳哲設計,印刷單位為華東郵政南京印刷廠。
欠1 欠資郵票(第一組)
?。?) 100元 齒輪及麥穗
(2) 200元 齒輪及麥穗
?。?) 500元 齒輪及麥穗
?。?) 800元 齒輪及麥穗
?。?) 1000元 齒輪及麥穗
?。?) 2000元 齒輪及麥穗
?。?) 5000元 齒輪及麥穗
(8) 8000元 齒輪及麥穗
?。?)10000元 齒輪及麥穗
1950年8月4日新中國發行了第一套欠資郵票,全套9枚。圖案又齒輪和麥穗組成。由于自1955年3月1日新中國實行幣制改革,改用新人民幣,這套欠資郵票于1956年4月1日停止使用。按照當時規定,自1956年1月1日起,停售舊幣面值郵票;自1956年4月1日起,停止使用舊幣面值郵票;自1956年4月1日起至1956年6月30日止,可用舊幣面值郵票調換新幣面值郵票。
欠資郵票是郵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郵資時貼用的專用郵票。通常以“欠資”字樣和面值數字為主圖,不能作為預付郵資的憑證。欠資郵票的圖案和刷色都比較簡單,通常是以“欠資”字樣和面值數字為主圖,多為一種或兩種刷色。欠資郵票一般不向公眾出售,為滿足廣大集郵者收藏的需要,只在集郵門市部出售一些。中國在未發行欠資郵票之前,所有欠資郵件均由郵局貼用普通郵票后,向收件人收取欠資費。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為應急需,只好在大清郵政發行的欠資郵票上加蓋“中華民國”字樣使用。1913年5月,中華民國郵政正式印制了藍色欠資郵票,圖案與清代藍色欠資郵票大同小異,全套共計8枚,由倫敦華德路公司用雕刻版印制,因此也稱倫敦一版欠資郵票。1915年,中華民國郵政又印制了面值和圖案與倫敦一版欠資郵票相同的藍色欠資郵票,全套共計8枚。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制,故稱北京一版欠資郵票。這兩種圖案、面值均相同的藍色欠資郵票,僅在某些部位存有極細微的差別。
投資分析:欠資郵票是我國郵票中一個特殊的種類,它是郵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郵資時貼用的專用郵票,而現在這種郵票卻有了獨特的收藏價值,深受各位郵票收藏家的喜愛。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欠1 欠資郵票(第一組)郵票,因為它為第一組,所以它的收藏價值尤為巨大。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這枚郵票的畫面了,圖的正中央十分醒目的標有它的面值,被包圍的齒輪之中。下方標有欠資郵票直截了當的說明了郵票的種類,最上方為中國人民郵政幾個字,背景顏色選用了深沉的藍色散發著濃濃的魅力。這組郵票出自于中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大師孫傳哲之手,設計完美,值得購買。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