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中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稱吳王時所鑄。元至正二十一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設寶源局鑄“大中通寶”錢,以四文為一錢、四十文為一兩、四百文為一貫。大中通寶背字記京城及各行省簡稱。
大中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稱吳王時所鑄。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市)設寶源局鑄“大中通寶”錢,以四文為一錢、四十文為一兩、四百文為一貫。大中通寶,錢凡五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各等錢均有光背、背字兩種。
大中通寶背字記京城及各行省簡稱。當十錢除記地外,注明“十”字,表“當十”之意。“京”字當十錢較各行省當十錢微大。 此錢鑄造較為精美,并有一定的存世量,當屬熱門品種,有不錯的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
大中通寶背三廣,尺寸:32.1mm*2.0mm 重量:7.3g,藏品價格:51000元。
“大中通寶”背十錢價格很平,約人民幣25元一枚,而部分紀地錢為了昭示朱元璋的豐功偉績,只象征性發行,傳世極少。物稀則貴,如背系大中,價格達人民幣2700元;錢幣背穿右側鑄“廣”,并上穿鑄“十”的錢,價格也在人民幣1500元左右,具有極高收藏價值。
目前,愛藏正在0元火熱競價拍賣中,有興趣的朋友可前往參與。
大中通寶這一枚錢幣相對來說市場收藏價值是相當不錯的,隨著大中通寶這一枚古錢幣的數量越來越少,它的市場價值是不斷上漲的。大中通寶背字記京城及各行省簡稱。
大中通寶價格因版別不同而有所區別,大家收藏大中通寶要注意區分版別?! ∶鞒笾型▽毜蔫b別 鑒別大中通寶真假可以由錢幣銅質來判斷。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吳王,而他為了方便當時百姓的經濟交流,因為對外發布了這枚大中通寶。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前后,根據經濟、軍事和政治需要,先后鑄造發行了“大中通寶”和“洪武通寶”兩種錢幣。
在他所占領的區域之內,已經初步建立了完整的政府機構,并且印制發行了流通貨幣大中通寶。此時,大中通寶被再次鑄造。而到了2015年,已經有藏家愿意以五萬元一枚的價格出手。
大周政權張士誠目光短淺,飄忽不定,終被處死。最終統一了中國。兩年后,郭子興及其子先后亡故,朱元璋接手起義軍,大權在握。對于郭子興的后事則格外上心,立碑立傳,仁義之致。
確切而言,大中通寶是在元末反元斗爭中產生的,是反抗元統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會動亂,紙幣支持的經濟體系嚴重破壞,元境內各地先后恢復了銅錢的流通。幣有穿部,內外部均勻,正面書有“大中通寶”四字,布局疏朗,“通”字為單通。
大中通寶背上鄂鑒定價格 大中通寶背上鄂真品圖片
幣有穿部,內外部均勻,正面書有“大中通寶”四字,布局疏朗,“通”字為單通。其中,折五以下為穿上“鄂”字,未如折十一樣鑄紀值字。朱元璋稱帝后鑄造的“大中通寶”錢背均有紀地或紀值文字,為明代鑄幣,是品當屬后者。
大中通寶背福價格 大中通寶背福圖片
朱元璋鑄“大中通寶”分前后兩個階段。其中,第二次由福建局所鑄的大中通寶錢,背紀值穿下鑄“福”字。福局大中錢諸譜有載,形制幾等。兩種版式“福”皆遺存較少,雖非珍泉,然亦非普品,今已較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