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朱元璋為避諱元朝的元字,把所鑄之錢錢文一律叫通寶而不叫元寶,而不只是為避諱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鑄之錢也都沒有元寶錢文。
洪武通寶錢制沿續元末朱元璋所鑄“大中通寶”的形制,分為五等,規定小平錢,每文重一錢,折二錢重二錢,當三錢重三錢,當五錢重五錢,當十錢重一兩。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洪武八年,發行“大明寶鈔”紙幣,規定大明寶鈔每貫合銅錢一千文或值銀一兩,寶鈔四貫合黃金一兩。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
洪武通寶背北平折五,直徑(40.21mm~40.23mm)*厚度(2.94mm~2.97)mm,藏品價格:28250元。
洪武通寶爾寶背福小平,尺寸:23.6mm~24.0mm*0.9mm~1.1mm 重量:3.3g
背面約10點邊小磕,藏品價格:90元。
洪武通寶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發行的一種貨幣。為洪武元年,朱元璋命令寶源局以及其他寶泉局共同鑄造的,由工部主管,下設寶源局。為了避諱,朱元璋特下令,將所有的鑄錢一律改名為洪武通寶,而不是洪武元寶。
洪武通寶這一枚應該有人收藏有的,雖然現在比較少見到這一枚古錢幣了。洪武通寶有一定的存世量,再加上后期明朝停止鑄造錢幣,所以真正能夠收藏到的很少,市場價格也非常高。關于洪武通寶的市場價格,我們來看下面的價格表。
在了解洪武通寶值多少錢時,很多人就發現了下面這一張表格。洪武通寶楷書小平背“一錢” 市場的價格在15元到60元之間。
而在錢幣上既稱寶又有紀重,并且是有系統、能成套的方孔圓錢,則首推明太祖朱元璋所鑄的洪武通寶紀重錢。郭死后,他統率其部,接受小明王韓林兒的封號。
一般而論,集藏洪武錢較易,覓珍稀版別較難。由于洪武年距今已六百余年,故其遺存錢品多為出土或窖藏。今日展賞的,便是愚帳中所藏一品洪武通寶背北平十生坑錢。其直徑為45.3毫米,重約24.61克,鑄體較為厚重,乃洪武錢制之折十型確定。
洪武錢幣避元字諱,一律稱通寶。這枚背浙雙點通錢文正常、文字清晰。這五個等式錢幣不僅全部存世,而且數量較多,是洪武二十二年更定錢式后的鑄錢。背一錢版別較多,體質較小,外輪較寬,錢文字小呆板。
洪武通寶牧牛的真品圖片
洪武通寶為明代朱元璋時期發行貨幣,朱元璋是歷代皇帝當中唯一一個出身最貧寒的乞丐皇帝。對于洪武通寶反面的款式有多樣式,根據歷史研究發現,一共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六十一種款式。截至到目前,一共有五十八種款式被發現。
500萬元洪武通寶背面 洪武通寶背面的價格
同時繼鑄大中通寶錢。并且實行銅錢與寶鈔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銀流通,只能向政府兌換。其它四等錢,依照小平錢之重遞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準京師寶源局鑄錢,其它各省再次停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