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們常說“猴”是無臀的,所以坐不住,善於變動,同時“猴”計多、狡猾,喜歡在小天地里封王稱霸。古時候將各據一方的霸主稱為“諸侯”,其中“侯”來源于“猴”,因指人而將的“犬”旁去除。因此,人們意會“猴”年的命運是琢磨不定。郵政編碼前代號25;
人們常說“猴”是無臀的,所以坐不住,善於變動,同時“猴”計多、狡猾,喜歡在小天地里封王稱霸。古時候將各據一方的霸主稱為“諸侯”,其中“侯”來源于“猴”,因指人而將的“犬”旁去除。因此,人們意會“猴”年的命運是琢磨不定。
至于生肖意義上的“猴”與生活中的“猴”是否有什么關系,我也沒有“考證”過。但發現每到“猴年”,我國郵政似乎是坐不住,確有猴子性格,喜歡多變。
1980年,農歷庚申年,國家郵政發行了中國第一枚生肖題材《庚申年》郵票,至今整整30年,當然這枚“金猴”郵票也就價格不凡,也取得了同期郵票霸主的地位。
我國從1981年開始發行賀年系列郵資明信片(HP),中間盡管套數、枚數及形式有些變化,但名稱一直未變。1992年,農歷壬申年,國家郵政卻一反常態,改為發行賀年(有獎)明信片(1991年12月1日發行)。本來也是一件正常事,但當年郵政規定賀年(有獎)明信片必須加蓋紀念郵戳后才能兌獎。因此,郵局銷售的都是蓋戳的,由于初次發行,誰也搞不清其中含義,即使發現有漏蓋現象,也要求郵局補上。但想不到若干年后,人們突然發現“猴”年賀年(有獎)明信片還有未加蓋紀念郵戳的“存在”,一時成了廣大收藏者和投資者趨之若鶩的爭購對象,更是成為這一家族的“寵兒”。盡管現在每年的賀年(有獎)明信片是郵市中最“低廉”的品種,可“猴”未銷戳片,價格卻沒有含糊,高達55元。
2004年,農歷甲申年,1月5日隨著第三輪生肖龍頭的“猴”票的面世,人們在購買到總公司發行的首日封時,發現信封內有1枚夾送的加印郵資明信片(也單獨另售),它便是“《生肖猴》專用郵資圖”普通明信片。
2004年1月5日發行的專用郵資圖明信片(PP),大名為《生肖猴》,民間俗稱“猴片”,1套1枚。明信片規格:148×100毫米,郵資圖規格:28×28毫米,面值60分,版別為膠雕,設計者為同年設計《甲申猴》郵票的陳紹華,上海鴻吉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定價0.85元。
1月5日推出的《生肖猴》加印片是“金猴獻瑞”,由中國集郵總公司與中國郵政廣告公司聯合開發的,它主要特征是加印片背圖為戲曲里的孫悟空,手捧大紅鮮桃。因此,集郵者一看到此片,便愛不釋手。更主要的是這張小小的“片猴”刷新了我國幾個第一:第一次發行生肖專用郵資圖明信片;第一次采用膠雕版技術印刷郵資片,它大大提高了郵資片的防偽功能。根據事后了解,該郵資片實際是委托上海造幣廠采用印人民幣方法印制的,因此該片郵資圖猴兒有絲絲絨毛,質感很強,手感也不錯,因此容易讓人聯想起猴票。
由于這枚“片猴”是造幣廠搞出來的,目前已知的防偽措施有三項:1,采用雕刻版郵資圖;2,圖案中猴子的額部采用了縮微雕刻技術;3,猴子的半側嘴巴、手中的仙桃和60分郵資是熒光油墨印制。這三道超級“防線”,給李鬼們出了道難題,盡管“片猴”中的“白片”已到達“猴二世”的價位,目前還沒有發現“假貨”。而“片藍”(中英錯片)在防偽這方面就差的多,現在是偽品泛濫。
我們知道中國郵政廣告公司(下稱“中郵公司”)開發的“專用郵資圖”是供用戶選擇加印的。因此,專用郵資圖一般最后是加印品種繁多,總印量也是天文數。如我國的“牡丹片”、“馬踏飛燕片”等加印片已到達無法統計品種和總量的“困境”。當“生肖猴”專用郵資圖推出后,利用人們喜歡生肖的熱情,中郵公司打破了專用郵資圖加印品種最低申請數必須2500枚的常規,并發文通知,凡是能達到申請數500或者500的倍數便可委托加印,這在當時是絕對有吸引力。但誰都沒有想到,“猴”是從來不肯安分守紀。80年《庚申年》郵票,由于我國首次采用影雕套印技術,當時合格率僅45%,后來又遇到雕刻印版損壞,造成少印70萬枚,使它今天稱王稱霸。想不到24年后的《生肖猴》片也遭遇到是膠雕版技術問題,郵資圖在膠雕套色時移位現象嚴重,產生廢品率很高的局面。造幣廠都印刷困難,各地郵政指定的那些印刷廠那個敢接。因此,在截止期一年內,只加印了5個品種。次年,盡管過了加印期,但中國集郵總公司以反映去年題材內容,又申請加印2個品種,而全部在上海印刷。
下面是7個品種的簡況:
1.“金猴獻瑞”,1套1枚,2004年1月5日中國集郵總公司與中國郵政廣告公司聯合制作發布,印量50萬枚。郵政編碼前代號00(總公司);
2.“動感世界 感動世界,慶祝廣州成功申辦2010年亞運會”,1套1枚,2004年7月1日中國郵政廣告公司發布,印量10萬枚。郵政編碼前代號00;
3.“云南省第七屆集郵展覽暨《綠絨蒿》特種郵票首發系列活動” 1套2枚,2004年9月19日中國郵政廣告公司發布,印量1萬枚,5千套。郵政編碼前代號25;
中國的各類集郵協會,數以千百計,辦有會刊會報的自然也數以千百計。郵會的命名各有千秋,但是以黃河命名的恐怕只有黃河集郵研究會一家,自然《黃河集郵》也是第一份以黃河命名的集郵協會會刊。
”可見無論是千古圣賢還是黎民百姓,對財富的渴求都是一樣的,只是要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就好。這枚郵票可不一般,名字就很吉祥,叫做“富百代”。
而我國卻有一種郵票小全張郵電部明文規定不能撕開(剪開)單枚貼用,它就是1964年10月20日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紀念郵票小全張?! ?964年10月1日,首都各界人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典禮。
中國驛運制度源遠流長,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通信組織的國家之一。古老神奇的郵驛就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通信和交通形式,是穿越3000多年華夏大地上的中華文明的杰出創造。從此“驛”這一名稱,一直沿用到后代?! ◇A運制度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國之血脈”。
在我國文字中,最早出現“郵”字是《禮經》的“饗農及郵表啜”一語?!睹献印酚?ldquo;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一句,春秋時代在路旁開辟預備給行人、使者休息的場所,稱為“郵”。這都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