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人呼馬為‘賀蘭’。”此既為“賀蘭山”一名的來歷。它是由震旦紀花崗巖至第三紀砂巖組成,巖壁陡峭,怪石嶙峋,氣候宜人,構成了巍峨壯觀、雄偉渾厚的塞外自然景觀,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賀蘭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由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衛寧北山、銀川平原相環繞,縱橫綿延250余公里,北抵黃河,南至勝金關,山勢雄偉險峻,連巒峭聳,縈塞極天。據《清史稿·地理二十五》載:“賀蘭山在旗東,土人名阿拉善山,山有樹木青自如馬。北人呼馬為‘賀蘭’。”此既為“賀蘭山”一名的來歷。山為南北走向,海拔2000米至2500米。它是由震旦紀花崗巖至第三紀砂巖組成,巖壁陡峭,怪石嶙峋,氣候宜人,構成了巍峨壯觀、雄偉渾厚的塞外自然景觀,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賀蘭山西坡較緩,逐漸過渡到內蒙古高原,東坡陡峭,山勢雄偉,高差較大,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從而削弱了西伯利亞高壓冷氣流,阻截了騰格里沙漠的東侵,也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使得賀蘭山東西兩側氣候、水源、植被有著顯著的差別,成為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的分水嶺,是溫帶荒漠草原與荒漠、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半農半牧區和牧區的分界線。賀蘭山也是我國農耕民族和獵牧民族的交界地帶,歷史上曾有獫狁、姜戌、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吐蕃、黨項、蒙古等民族在這里狩獵放牧,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多民族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巖畫,這些刻寫在石頭上的歷史畫卷,就是這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們是放牧人在休息的間暇,信手雕鑿,隨意而刻。它沒有固定的創作環境,也不一定去表現完整的故事,僅是單獨的場面,是放牧者日常生活的再現,是一種隋緒的自然表露。但它更貼近下層的普通百姓,更有原始感。它們如同歷史的卷佚,凝結著先民們的智慧和藝術的靈光,成為我們考察古代文化最珍貴的形象資料,對于研究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史、藝術史、科技史以及民族民俗、地方風情、宗教文化等,都有重要意義。
賀蘭山巖畫,發現于60年代末期。經考察,賀蘭山巖畫大部分是春秋戰國以來北方游牧民族所創作。其分布多在賀蘭東麓山坡地帶的山口懸崖峭壁上,以及賀蘭山腹地的山石之上,質地堅硬,巖面光滑,能夠抗拒自然界的風吹雨淋,剝蝕風化。現已發現的主要巖畫點有20多個,北自石嘴山的麥汝井、樹林溝、黑石峁、悲菜溝、歸德溝、大小西峰溝、白虎溝、插旗口、賀蘭口、白芨溝、蘇峪口、回回溝、廣武口、四眼井、蘆溝湖、石馬灣、黃羊溝、大麥地,南到中衛縣北山的大通溝、老虎嘴溝等。賀蘭山的眾多“巖畫”,只有白芨溝的是用顏料作畫,其他的都屬于巖刻。賀蘭山巖畫從內容、制作方式上可分為南、中、北三個部分。南部巖畫以戰爭、狩獵為主題;中部巖畫以人面像、類人首的豐富多變而聞名;北部巖畫則以動物形象取勝。據統計,巖畫總數約在萬幅(組)以上。其內容和題材十分豐富,有游牧狩獵、天神地祗,有多姿多彩的森林草原動物,有變化多端的人面像、神像,以及刀、斧、石索、陷井、車輛等工具圖形。其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山川、河流、舞蹈、戰爭,包羅萬象。其中尤以神話傳說、生殖崇拜的巖畫更引人注目。這種傳情達意的簡潔畫作,正是游牧民族現實生活、所思所想及民情鄉俗的反映,是人類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結晶,是中華先民的偉大創造,表現了他們那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追求,再現了他們那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藝術表現力。因此,巖畫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的一部史詩,是他們生活勞動的一部百科全書。是研究中國人類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
1998年9月23日,為了宣揚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藝術,信息產業部發行了《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全套3枚。
【1998-21】賀蘭山巖畫 |
1998.09.23發行 全套3枚 發行量3149.9萬套 |
(3-1)T 50分 人面(4179.9萬枚) |
(3-2)T 100分 射獵(3149.9萬枚) |
(3-3)T 150分 公牛(3659.9萬枚) |
郵票規格:50×30毫米 齒孔度數:12度 |
整張枚數:40枚(4×10) 版別:膠印 |
設計者:閻炳武、郭承輝 印制廠: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
(3-1)為“人面”。畫面上的人面像(太陽神),雖然由于大量拓印而被墨汁所染,但其線條還是明確的,輪廓亦分明,當陽光照耀時有一種神秘之感,是巖畫中之珍品。
在賀蘭口、蘇峪口一帶的巖畫則屬于賀蘭山巖畫的中區,其代表作品是以人面像、類人首的豐富多變而聞名于世。一幅幅氣勢非凡、絢麗多彩的人面像羅列于山石之上,形成了壯觀的臉譜長廊和多種符號系統,堪稱古代游牧民族藝術的薈萃之地。這里的巖畫,呈立體分布,從山腳到山頂隨處可見,再現了古代牧人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他們的情感和愿望。雖然巖畫經歷了長時間的歲月蒼桑,由于巖畫線條形象樸實粗獷,并采用磨制法,至今仍清晰可辨。那些雕鑿于山石險峻之處的神靈巖畫,則是自然力的人格化,是先民屈服大自然的威力:乞求神靈保佑的心理反映。
(3-2)為“射獵”。畫面上的射獵圖,刻畫一頭被箭射中的野羊,意味著狩獵已取得效果,獲得了成功。
賀蘭山南部巖畫以中寧縣黃羊溝、中衛縣北山大麥地和大通溝為代表。巖畫一層層一排排分布在山石南坡,顯得十分壯觀。有戰爭的搏斗場面,有射虎的驚險畫面,有牧歌式的牧場生活場景,生活氣息十分濃郁。
(3-3)為“公牛”。畫面上的公牛圖,位于北端的西峰溝內(現已被當地農民蓋房取石炸掉),高34厘米,寬48厘米,下距地表2米。線條輪廓,通體陰刻,決非一日之功。
北區巖畫多分布在賀蘭山東麓的沖積扇上,分布零散,滿山遍野,基本上在向陽一側的黑色巖石上。巖畫以個體動物為主,有虎、豹、狼、狗、鹿、雞、馬、羊,還有駱駝、犀牛和大象的圖案。
本套郵票正是抓住了每一部分巖畫的典型代表為素材,概括了賀蘭山巖畫的基本成就。
傣族人口有100多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河谷平壩地區。傣族服飾、傣族歌舞,均令世人矚目;而頗有民族特色的傣族建筑,更凝聚著傣族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此外,玲瓏華麗的佛塔、佛寺等也均為傣族極富民族特色的建筑。
取材于歷史,又不為歷史事實所限制,是三國演義創作方法的一個特點。至于三國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國演義》之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
一般說來,我國北方園林開闊廣大,重在氣勢;江南園林精巧雅致,重在意境;而嶺南庭園則重于營造一個家庭的氣氛,有廳有房,有樓有廊,配置齊全,主次分明,在不大的面積中,濃縮著大自然的春華秋實。
郵電部定于1998年2月19日發行的《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紀念郵票1套6枚。這6枚郵票的規格為30×50毫米,面值分別為50分、100分、150分和200分。
萬國郵聯自1948年1月1日起成為聯合國一個關于國際郵政事務的專門機構,總部設在瑞士首都伯爾尼,宗旨是促進、組織和改善國際郵政業務,并向成員提供可能的郵政技術援助。
九寨溝是一處令人神往的世界級自然風景游覽區,它們位于四川省松潘、南坪縣境內,被譽為“童話世界”。 九寨溝呈人字形,有三條主溝,面積720平方公里。僅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崇山峻嶺之中,九寨溝因此得名?! ⌒⌒蛷垶?ldquo;長海”。
1998-7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紀念郵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1998年3月5日至19日在北京舉行。九屆全國人大增加了重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2個代表團,故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分為34個代表團。李鵬作《政府工作報告》。
1998-18 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第五組)特種郵票
取材于歷史,又不為歷史事實所限制,是三國演義創作方法的一個特點。至于三國人物方面,忠勇雙全的關公、神機妙算的孔明、以及亂世奸雄曹操,更是《三國演義》之中描寫得最成功的人物。
1998-25 《劉少奇同志誕生一百周年》紀念郵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劉少奇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他受到錯誤的批判,并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殘,于1969年11月12日病逝,享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