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見無論是千古圣賢還是黎民百姓,對財富的渴求都是一樣的,只是要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就好。這枚郵票可不一般,名字就很吉祥,叫做“富百代”。
孔圣人曾有一句話:“富而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意思是說,“如果富貴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給人執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可見無論是千古圣賢還是黎民百姓,對財富的渴求都是一樣的,只是要秉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就好。千百年來,人們在追求財富的旅途中艱苦跋涉,而在真正得到財富后又發出“創業難、守業更難”的感慨。于是,有錢人們總喜歡通過各種方式來保佑自己得來不易的人生成果。今天,就給大家看一枚100多年前的郵票。這枚郵票可不一般,名字就很吉祥,叫做“富百代”。想當年,它可被諸多社會名流、官紳富賈視作“鎮宅之寶”,專門用來祈福世代富貴相傳,而它的收藏者中竟然還包括當時的大清駐美公使!
“實業救國”的崔國因和他的靠山李鴻章
這位駐美公使名叫崔國因。他的來頭可不小,背后的靠山正是鼎鼎大名的“北洋大臣”李鴻章。當年小崔剛出道時,就是在李府當家庭教師,李鴻章對他頗為器重。后來中了進士的崔國因在李鴻章的提攜下仕途一直順風順水。1889年,第三任駐美公使張蔭桓卸任。當時盯著這個肥缺的人就多了去了;但畢竟是“朝中有人好辦事”,李鴻章的一封舉薦信把小崔送上了遠渡重洋的輪船。
1889到1893這4年間,崔國因遍歷歐美,西方的許多先進技術令他大開眼界。回國后,晚清的落后腐朽與西方的進步開明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不免令崔國因對清廷大失所望。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崔國因感覺到憑借一己之力已無法挽回大清王朝的頹勢,于是在1894年毅然決定棄政從商,走上了“實業救國”的道路。
下海后,祖籍徽州的崔國因選擇了徽商最為密集的安徽蕪湖地區“安營扎寨”。不久,崔國因就在這里展開了自己的產業。同時,喜愛集郵的他也被當地獨特的郵票文化所吸引。
蕪湖工部書信館發行的商埠郵票
當時一個名叫葛雷森的英國人在蕪湖建立了一家“蕪湖工部書信館”。這種所謂的“書信館”其實就是殖民者不受清政府管轄,而在地方私自開辦的郵局。葛雷森的蕪湖書信館成立后,為了打響頭炮,不但在郵票的制作、用紙上極為上心,在設計上也甚為講究。而其中,最受人們喜愛的就是一枚以“富”字為主圖的郵票,也就是開篇提到的那個“富百代”。
1894年,蕪湖書信館發行的整整100枚連張的“富”字郵票。這幅“百富圖”口彩極佳,寓意子子孫孫百代富貴,深受人們喜愛。如今這樣一版郵票的價值已達20萬元。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而蕪湖書信館發行的“富”字郵票卻為100枚連張,取“富家大吉,富傳百代”之意,故百姓習慣將其稱為“富百代”。如此吉祥的寓意當然甚得當地官紳富賈的喜愛。據說,郵票一發行,崔國因就收藏了一個整版,將其高懸于家中廳房,以求生意興隆!
但是,雖然討了個如此吉祥的口彩,只可惜崔國因所生活的那個年代是不以他的意志為轉移的。幾年后,大清朝還是在歷史車輪的碾壓下,轟然倒塌。而他“實業救國”的宏圖大略也隨著這個朝代的隕落而煙消云散了,只剩下這版精心收藏的“富百代”流傳至今,仍被我們這些后人所津津樂道。
郵票的票面上,大都標印郵資金額,稱為“面值”。不過,有些郵票由于各種原因,票面上也有不標印面值的,這種郵票稱被為“無面值郵票”。這套無面值單位郵票已成了我國解放區郵票中極其難得的珍品。
不過我們都知道郵票曾經是作為郵資憑證而存在的,但是一定不知道郵票還有很多有意思的用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因輔幣缺乏,就把郵票印在厚紙上,背面則印上與郵票面值相同的數值并注明”此郵票與輔幣等值流通“字樣。
3月20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節氣,中國郵政將于這一天發行《春夏秋冬》特種郵票,全套4枚,圖案內容分別為:春燕剪柳、夏荷戲水、秋雞鳴穗、冬雪映梅,全套郵票面值為5.4元。郵票由著名畫家、藝術教育家馮遠手繪創作。
電信詐騙手段層出不窮,8月25日,農行上海楓涇支行工作人員又成功阻止了一起針對藏友的新騙局。民警提醒,如果收到支票獎勵等信息,一定要跟警方聯系,也可以到銀行咨詢,千萬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在我國文字中,最早出現“郵”字是《禮經》的“饗農及郵表啜”一語。《孟子》有“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傳命”一句,春秋時代在路旁開辟預備給行人、使者休息的場所,稱為“郵”。這都是2500多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