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永樂通寶錢中也有折三大錢,但傳世僅一枚,為孤品,此錢史書上并無記載,而且當時正禁止用銅錢,應屬試鑄品并未發行。我國曾在西沙群島的一艘明代沉船上發現了永樂通寶錢萬余枚。
明朝洪武年間,全國各省除少數省外,都沒有鑄錢爐,年鑄錢約十九萬貫,其中洪武五年時鑄錢最多。洪武《鑄錢則例》規定,鑄錢應用生銅。但當時銅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廢錢和舊銅鑄造,因銅質復雜,純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寶”成色不一的情況。
明成祖朱棣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鑄行了“永樂通寶”,此錢銅色紫紅,為真書直讀,全部為小平錢,光背無文,錢幣直徑2.5厘米,制作上精致統一,錢文秀逸,筆畫端莊。永樂通寶錢中也有折三大錢,但傳世僅一枚,為孤品(現存上海博物館),此錢史書上并無記載,而且當時正禁止用銅錢,應屬試鑄品并未發行。
當時開鑄錢局有兩京(北京、南京)、浙江、江西、廣東、福建六處,其版式的差別,微乎其微,勉強區分,“永”字的橫筆有長短兩種,“寶”字的兩點有接離兩種,錢穿有大小之別。我國曾在西沙群島的一艘明代沉船上發現了永樂通寶錢萬余枚。此外,日本的豐臣秀吉曾用金銀銅仿制過一批,分為打制和鑄造兩種,鑄造錢與明“永樂”錢很相似。
據湖南常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考證:吳二年正月,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改元洪武;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
同年三月,開鑄“洪武通寶”錢,仍繼大中錢式,行五等錢,據“武陵藏珍”記載,洪武通寶錢有四類六十一種,現存世可見者五十八種。洪武通寶光背錢分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五種,折十未見光背錢。面值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種。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寶源局及各省寶泉局鑄行“洪武通寶”,由工部主管鑄錢,下設寶源局。
你知道一枚洪武通寶在現在能值多少錢嗎?從十年之間的古錢幣交易中查看得出、沒有價值500萬的洪武通寶、百萬的都沒有、怎么會有500萬的。就目來看,一枚洪武通寶的價格是沒有那么高的,所以大家不要輕易相信那么高的報價。
史書上曾多處記載明初朱元璋的愛民事跡。此洪武通寶牧牛錢就品相而言,其外廓寬厚,字體也是結構莊重、嚴謹,筆畫比其他牧牛錢粗重挺拔有力、氣度非凡,為一人手筆當非朱元璋莫屬。朱元璋是個鐵腕人物,膽敢私寫其名號鑄私錢者,是要犯滅族之罪的。
不過雖然洪武通寶假貨泛濫,但并沒有影響這種錢幣的價值,相反,其市場價值更高。其二,可以通過貨幣表面的銅銹進行鑒別,銅銹也是很多商販仿制洪武通寶時需要制造的一種東西,不過商販制造的銅銹材質較硬,很容易進行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