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錢共有三種版別,均罕見。截止目前,此錢存世總數已近20枚。母親為柔貞皇后蕭氏。耶律倍于公元930年棄國逃往后唐,他與其母未從行,留遼。世宗正式即位,改元天祿。時年僅34歲,在位5年,葬遼顯陵,謚曰孝和莊憲皇帝,廟號世宗。
天祿通寶錢鑄于遼世宗天祿年間(947-950),系小平,面文旋讀,隸書,光背。此錢共有三種版別,均罕見。此錢史無明載,流傳極稀。由于它們不是考古發現,古錢學者大多表示懷疑。1981年內蒙古巴林右旗上石匠山村出土一甕古錢,重360市斤,其中有“天祿通寶”一枚。此錢的出土,證明世宗天祿年間確實鑄行年號錢,可補史闕。截止目前,此錢存世總數已近20枚。
遼世宗耶律阮(公元917年-公元951年),乳名兀欲,遼朝第三位皇帝。他是遼義宗(追謚,實際上未即位。又為遼東丹王)耶律倍的長子,遼太宗耶律德光的侄子,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長孫。母親為柔貞皇后蕭氏。耶律倍于公元930年棄國逃往后唐,他與其母未從行,留遼。946年從遼太宗伐晉,封永康王。
同年遼太宗死,在鎮州為南征諸將所擁即帝位,是為遼世宗。又于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大敗述律后與耶律李胡兵。再經過大臣耶律屋質的勸阻,雙方和解。世宗正式即位,改元天祿。天祿五年(951),世宗南征時于火神淀為耶律察割所殺。時年僅34歲,在位5年,葬遼顯陵,謚曰孝和莊憲皇帝,廟號世宗。天祿通寶隨著時間的過去,存世量也是有限的,但是能夠從天祿通寶上看出當年的社會背景,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十四日,到達河北欒城縣境內病死途中。巴林右旗出土的這枚“天祿通寶”銅錢,就是此時所鑄的年號錢。這次發現的國內外已知僅存的一枚稀世孤品,確為國之珍寶。據悉,銅質小平錢至今僅發現四五枚,錢文有細別,有數種版別,屬我國古錢中大珍級大名譽品。
公元年耶律察割自行稱帝,后被遼太宗耶律德光的長子耶律璟殺死。耶律璟被王室立為皇帝,即為遼穆宗,遼世宗耶律阮在位五年一個年號為“天祿”。
十四日,到達河北欒城縣境內病死途中。其侄耶律阮繼位,是為世宗。 巴林右旗出土的這枚“天祿通寶”銅錢,就是此時所鑄的年號錢。這一次在遼上京附近出土之后,經學術界考證,已確認為遼錢無疑。這次發現的國內外已知僅存的一枚稀世孤品,確為國之珍寶。
古鈔多有花押、印章,私帖也有花押或簽字,即使是機器印刷的現代紙幣,也有簽字或印章,特別是手書的花押或簽字,不易模仿得完全真切。古鈔中所用的印泥朱砂,各時期也完全不同。
遼朝是以游牧為主的契丹民族起萌而掘起的北方少數民族王朝。早在九世紀中,居于我國北方的回鶻汗國崩潰,其回鶻族人進入契丹族部落。神冊七年后改元天贊,后又改契丹國號為大遼,年號改為大同。
遼所鑄年號錢中,早的是太祖時的天贊通寶隸書;太宗時有天顯通寶;穆宗有應歷通寶,以后還有保寧、統和通寶。遼錢珍貴一些要算天顯、天祿、應歷、保寧、統和等。綜上所訴,天祿通寶還是非常值得入手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