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承隋之后,又重新恢復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元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他統治前期的開元年間,唐朝進入極盛時期,是唐朝高度發展的黃金階段,史稱“開元盛世”。再加上前代周、齊、梁舊錢的流通,則通貨之狀況極度混亂。
開元通寶背月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經濟決定金融,開元通寶背月是當時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物。唐朝(公元618—907年)承隋之后,又重新恢復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時,封建地主經濟與文化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較長時期的穩定發展,整個封建社會的經濟與文化均呈現出繁榮景象。唐太宗于公元626年8月即位后,勵精圖治,審慎地調整了統治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封建國家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史稱“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登基后,在位44年,在他統治前期的開元年間,唐朝進入極盛時期,是唐朝高度發展的黃金階段,史稱“開元盛世”。在農業方面,均田制的推行,使耕地面積擴大,百姓生活殷實富足,府庫充實。
詩人杜甫在《憶昔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興盛情景。在城市中,商業興旺,交通發達,很多城市都設邸店,為商人服務,并出現了原始的匯票“飛錢”(或稱“便換”)和信用機構“柜坊”,當時商品交換活躍、錢幣收支頻繁程度可見一斑。唐代冶煉技術取得新成就,全國有168個銀、銅、鐵、錫冶煉所,金屬器物以捶擊與澆鑄制為主,運用切削、刻鑿、焊接等技術。
另一方面,漢五銖錢在隋以前已流通了七百多年,其間歷經盛衰,大小輕重已無統一標準,即使隋五銖也有大小多種樣式,至隋末戰亂,社會上薄小劣錢大量出現。再加上前代周、齊、梁舊錢的流通,則通貨之狀況極度混亂。唐建國后,為適應其統治需要,于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著手整頓貨幣,頒詔廢五銖錢,改鑄統一的開元通寶背月。
不過喜歡收藏開元通寶的朋友需要注意,現在市場上也有些開元通寶是造假的,并不是真的開元通寶,這個就需要我們學會鑒別了。當銅被氧化之后,可以將真正的開元通寶仍在地上,此時會聽到一種暗啞低沉的聲音,而假冒偽劣的古錢幣則是會發出清脆的聲音。
開元通寶是初唐時期,這枚錢幣鑄造于會昌五年,因而很多行家也稱之為會昌開元。當時這一枚開元通寶鑄行的時候版式是很多,那在那么多版式中,開元通寶哪個版最值錢呢?下面我們來了解開元通寶2019年的市場價格。
有鑒于此,今日特將愚帳中所藏一枚也是極罕見的唐開元通寶背紋飾平錢,帳中點出,遣之上博展賞,以饗泉好。譜載的唯一一品“并二月”即是布局于穿下。一句話,其正是唐開元通寶錢之典型書體書意。
唐玄宗時,詩人鄭虔在其所著筆記《會粹》中就提出此說。說的是當時擔任給事中的歐陽詢向皇帝進呈“開元通寶”蠟制錢樣時,文德皇后無意中在蠟樣上掐了一下,留下一個指甲痕。五代時的凌瑤在《唐錄政要》中即持此說。
淮南節度使李紳在揚州于開元錢背加鑄“昌”字以記年號;各州錢爐均于錢背銘以州名,此類加鑄背文之開元通寶錢通稱“會昌開元”。因鑄地廣、數量多,而且罷會昌錢后各地均仍有鑄造。
我們在收藏古錢幣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入手到假幣,因為一旦入手假幣勢必會給收藏人士帶來較大的資金損失,那么,開元通寶的真假到底應該如何來鑒別呢?
開元通寶2019價格 開元通寶圖片及相關介紹
開元通寶作為唐代第一種貨幣,發行數量比較多,也是流通時間比較長的一種貨幣。開元通寶一般是每文約重4克,在唐玄宗李隆基時期是屬于盛唐時期,開元通寶的重量增加了很多,一般約為4.5克至5克,一般情況下,比較厚重的開元通寶都是盛唐時期鑄造的。
白銅開元通寶特點及介紹 開元通寶鑄造背景
白銅開元通寶是唐代第一種貨幣,也是發行量最大,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開元通寶已經成為大五帝錢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財的功效。而李隆基之所以將年號定為開元,純屬巧合。
開元通寶錢鑒賞價值分析 開元通寶圖片
開元通寶其背可見略有向上移范,自然鑄相。幾番鑒賞下來,本品“開元通寶背福月”錢,會昌官爐出品,三相一材,皆為過關斬將,開門見山,可靠踏實。由此可以說,此乃會昌開元通寶錢之創建珍式,并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