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9年,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這一決定,是在世界人口增長、糧食供求關系尖銳矛盾的形勢下做出的。這些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
1982.10.16。影寫版。P11.5。31mm*385mm。 50(10*5)。[G]。
鄒建軍。北京郵票廠。
1979年,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每年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要求各國政府屆時開展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借以提高人們對糧食和農業生產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促進糧食、林業、牧業和漁業的全面發展。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這一決定,是在世界人口增長、糧食供求關系尖銳矛盾的形勢下做出的。從1960年到1975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0億,增長最多的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的速度。
本套郵票共1枚,為“世界糧食日”。主體圖案是地球、黃、白、黑三種膚色的人像和麥穗。麥穗居于郵票畫面的前景,色呈金黃,造型挺拔,線條有力,兩支麥葉左右相扶,形象醒目,很好地突出了“糧食日”這一主題。不同膚色的人像整齊并列,輪廓優美,借鑒了人物剪影的民間工藝形式,使圖像生動傳神,極具概括力。地球呈扁圓形,線條柔和,與主體圖案麥穗形成強烈對比。人像和地球疊置在一起,象征著全世界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民都在重視糧食問題,決心致力于糧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以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 圖案采用了草綠色的背景底色,象征著生命的希望,與主圖配合得十分諧調。圖案上端為本套郵票的主題文字:“世界糧食日”,左上角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徽志。作者大膽運用色塊對比映襯的表現手法,使整個圖案設計顯得簡潔有力,對比強烈,寧靜和諧,端莊雅致。
這枚郵票發行于1982年10月16日,今年的世界糧食日,該郵票的主圖案為麥穗以及黃白黑3種膚色的人相,很好的展現了世界糧食日的主題,該郵票中不同膚色的人像輪廓刻畫的生動形象同時也借鑒了我國傳統的古典剪紙藝術文化,整體給人了一種蘊含著世界性農業組織的特色。該事件的背景為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決定,每年的10月16日為世界糧食日,同時這一天每個國家都會按照各國政府的要求展開各種紀念活動,我國發行的這套郵票就很好地為世界糧食作出了紀念,同時也促進了祖國其他各方面事業的全面發展。
這套郵票發行于1990年9月22日,紀念了北京第11屆亞洲運動會,該郵票共有六幅圖畫分別展現出了本次運動會中的6個不同體育項目,從圖中可以看出畫面的描寫非常抽象襯托出了運動員的矯健身姿同時也表達出了體育運動文化的豐富多彩。
為了表現對于中國帶電工作者的贊美,中國發行了T16 帶電作業郵票。這枚郵票為中國影寫版郵票的一員,整組郵票分為4枚,均出自于吳建坤之手。
8分, 麋鹿, 744.4萬枚。麋鹿作為一個十分稀有的動物也深受其害,保護麋鹿勢在必行。為了提高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中國發行了T132 麋鹿(無齒)郵票。
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是世界A級比賽,在中國廣州舉行。圖案采用了廣州美術公司何世德先生設計的本屆錦標賽會徽。
1979.5.1,影寫版,P11*11.5, 40*30mm,50。這次運動雖遭到了鎮壓,但美國有18萬工人爭得了8小時工作制,20多萬工人縮短了工作時間。1889年7月14日,第二國際召開成立大會,決定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其中藍色水珠代表潔凈衛生的水;十個水珠代表十年計劃,十個水珠構成一個大水滴又代表了積少成多,匯流成海;水滴的灑散象征十年活動向全世界所提供的服務;橄欖枝象征人類和平及聯合國對十年活動的支持。
T168 賑災
王虎鳴、趙玉華。面對中國眾多的天災人禍,中國憑借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精神發展到了現在。這枚郵票發行于1991年9月14日,是中國影寫版郵票的一枚,齒孔數為P11.5×11,大小為30mm×40mm,大小設計適當,符合大眾審美。
J16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
3-1為“歡慶勝利”。畫面上一片歡慶的場面,彩色的氣球騰空而起,燈籠高懸。面帶喜悅的工人、牧民、農民、解放軍戰士和少年兒童歡聚在這里,他們懷里抱著小羊羔、稻禾,手舉著紅寶書和鮮花?! ?-2為“草原鋼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