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郵政最初設計以中國地圖為主圖的郵票,后因袁世凱要印本人肖像郵票而停印。兩套從 1分至5元各為12枚,面值與刷色均相同。
辛亥革命勝利后,中華郵政最初設計以中國地圖為主圖的郵票,后因袁世凱要印本人肖像郵票而停印。數經爭議改為同時發行兩套紀念郵票:一套印孫中山先生像,稱“光復紀念”郵票;另一套印袁世凱像,稱“共和紀念”郵票,合稱“光復”、“共和”紀念郵票。1912年發行。兩套郵票各12枚。兩套從 1分至5元各為12枚,面值與刷色均相同。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皇帝宣布遜位,結束了其260多年的統治,漢民族的主體地位重新得到光復。本套郵票就是為紀念這一事件而設計發行的。
全套郵票共12枚,每枚郵票的中心均為孫中山頭像。這12枚郵票,面值從1分到5元。其中面值2元那枚罕見,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雕刻鋼版印刷。此套郵票為中華郵政的第1套紀念郵票。中華民國成立后,計劃先發行2大郵票:第1套為“光復紀念”,以孫中山先生肖像為主圖;第2套“共和紀念”,以中國地圖為主圖。光復紀念郵票發行時,正值袁世凱竊取政權。此票流傳較少,較珍貴。
此套郵票較貴重者:(1)2元票(黃棕),市場價新票每枚2200元,舊票每枚1400元。(2)5元票(灰),市價新票每枚800元,舊票400元。
發行日期:1912.12.15(民國元年)
齒孔度數:14
印刷版別:雕刻版
圖幅:29.5x22
全張枚數:100(10x10)
設計、雕刻:赫琪、格蘭
印刷:北京財政部印刷局
(1) 孫中山像 1 分 桔黃
(2) 孫中山像 2 分 黃綠
(3) 孫中山像 3 分 藍綠
(4) 孫中山像 5 分 玫紫
(5) 孫中山像 8 分 棕
(6) 孫中山像 1 角 藍綠
(7) 孫中山像 1角6 分 橄綠
(8) 孫中山像 2 角 紅棕
(9) 孫中山像 5 角 深綠
(10) 孫中山像 1 元 深紅
(11) 孫中山像 2 元 黃棕
(12) 孫中山像 5 元 灰
1946年,中華郵政發行。主圖為蔣介石像。票面以蔣主席就職時肖像為中心圖案,上端刊「蔣主席六秩壽辰紀念」9篆字,四周圍以60個橫直式篆文「壽」字作框,用示祝壽之意。
葬事籌備處在幾百份陵墓設計方案中,選中了青年建筑設計師呂彥直的方案。整個建筑群占地130平方公里,氣勢宏偉,莊嚴肅穆。畫面主圖為中山陵墓紀念堂正面圖,上端飄帶中列“孫總理國葬紀念郵票”幾字,一般稱為“國葬紀念”票。
1936年,為宣揚國民黨政府鼓吹的,以“禮、義、廉、恥”為口號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中華郵政發行紀念郵票一套?! ?元 中繪燈塔1座,塔光外射,塔身刊「禮、義、廉、恥」4字,塔下繪新生活運動標志。
發行日期:1912.12.15. 齒孔度數:14. 全張枚數:100. 設計、雕刻:赫琪、格蘭
1928年,奉系軍閥張作霖任陸海軍大元帥,就職時發行紀念郵票。至民國17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伐直趨北京,張氏于撤退途中,在皇姑屯車站中日本人預埋地雷身亡,此票即停售。
1941年,中華郵政在香港“中華版”、“大東版”、“港烈版”等普通郵票上加蓋“中華民國創立三十周年紀念”字樣發行。 當時郵政總局雖已西遷,惟陷區郵政奉令維持,仍接受政府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