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恐龍》郵票編輯陳靜芝(右)與設計者趙闖察看郵票過程稿。其中,永川龍所占比例較大,票面可呈現其兇猛有力的頭部。
《中國恐龍》郵票編輯陳靜芝(右)與設計者趙闖察看郵票過程稿。
郵票小型張過程稿
紫外線燈下恐龍骨骼效果圖
誰能想象,恐龍,這個龐大、神秘的族群,多么威武雄壯地走過1億6000多萬年的歷程?它們雄霸著中生代的時間,統治著地球的陸地,聲勢浩大、氣勢磅礴。你會看到怎樣的恐龍世界?《中國恐龍》郵票將為你打開這扇窗。
優選內容的精準論證
2016年3月初,我們開始了《中國恐龍》郵票的初步論證工作。當年4月1日接到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關于對2017年選題的建議,要求進一步完善論證內容。通過古生物學家邢立達老師,我們聯系了國內另外三位著名古生物學家徐星、董枝明和尤海魯,老師們分別給出一些建議,以提及的恐龍品種數量次數多的作為郵票內容,同事根據郵票發行部6枚郵票的建議,暫定內容為華陽龍、中華龍鳥、小盜龍、汝陽龍、巨盜龍和青島龍。
這里,首先介紹一下《中國恐龍》郵票的特約設計者——PNSO啄木鳥科學藝術小組美術總監、國際知名科學藝術家、優秀恐龍畫家趙闖老師,其作品曾登上英國《自然》雜志封面。趙闖與包括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芝加哥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北京自然博物館等研究機構的數十位著名科學家長期合作,參與他們的古生物研究項目,為古生物化石提供科學復原支持。
在聯系設計者趙闖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難題,沒有任何渠道可以取得他的聯系方式,給公眾郵箱發的郵件長時間沒有回復。眼看著三個月過去了,郵票印制局編輯設計部的領導和編輯非常焦急。一直到2016年7月,終于收到了趙闖回復我們的郵件,他馬上要赴南非考察,約定回國后面議。
2016年7月25日,趙闖及上海嘉麟杰益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炳護與我們溝通,從科學、藝術和選題內容的角度提出他們的想法:巨盜龍的繪畫參考資料不全,無法考證其科學性,頭部無骨架,沒有創作依據,恐怕會引起科學界爭議;小盜龍形象不具代表性,處于恐龍向鳥轉變的過渡期,像鳥類,沒有藝術表現力,科學價值也比不上其他恐龍。建議把祿豐龍、永川龍作為郵票的表現內容。祿豐龍是中國挖掘、組裝的第一個完整恐龍化石;永川龍是中國挖掘出的第一條骨架完整的大型食肉恐龍。這兩種恐龍在中國恐龍史上比較有意義,尤其是永川龍,可作為壓軸內容,有分量,避免郵票畫面內容平均。其他四種恐龍選題內容均可:華陽龍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劍龍;中華龍鳥不僅對研究鳥類起源,而且對研究恐龍的生理、生態和演化都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汝陽龍是中國最大的恐龍;青島龍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發現的完整有頂飾的鴨嘴龍化石。
在藝術表現方面,應選用大型食肉恐龍永川龍作為主體,用山川、河流、植物、云霧等自然場景進行年代分割,把時間跨度大的恐龍種類放在一個畫面,好看的同時也要兼顧科學性,避免爭議。就趙闖提出的建議,我們咨詢了邢立達,他認為:根據現有的巨盜龍下顎骨資料完全可以復原巨盜龍的頭部,不必多慮;小盜龍作為會飛的恐龍應該出現在郵票畫面中,如果覺得不好看,可選用羽毛華麗的近鳥龍。后又咨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呂君昌、古生物博士生導師季強,他們認為可以把永川龍作為郵票表現內容;小盜龍的發現,支撐了鳥類起源于恐龍的假說,作為滑翔的恐龍也應該出現在郵票畫面中。
綜合上述專家的建議,我們初步擬定《中國恐龍》郵票表現內容為:青島龍、永川龍、華陽龍、中華龍鳥、巨盜龍、小盜龍,其他重要的種類在全張邊飾上體現。后收到郵票發行部通知,增加小型張1枚:馬門溪龍。就這樣,經過反復的論證,完整的《中國恐龍》郵票內容最終確定。
美麗家園的藝術建構
2016年7月28日,趙闖開始了長達7個月的郵票創作和畫面調整工作。
恐龍生活的時間跨度大,生存環境差異大,怎樣在同一個畫面中表現全部恐龍是設計師面臨的問題。另外,恐龍身體的比例結構差別較大,如永川龍有7米高,鸚鵡嘴龍約1米。怎樣合理構圖,不違反科學的同時還讓畫面好看,成為設計的難點。
在郵票設計中,趙闖盡量以時間順序為構圖原則,由中心向四周環形分布從地質早期到地質晚期的恐龍。以形態最具顯著特點的永川龍和華陽龍作為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使郵票畫面具有動感和強烈的視覺效果。同時在四周設計相對平和的場景,以霧氣和流水將每種恐龍隔離成獨立的場景,并配以同時期的植物和生態環境。其中,永川龍所占比例較大,票面可呈現其兇猛有力的頭部。青島龍則同時繪制了其幼年形態和成年形態,票面截取成年青島龍的頭部以便重點呈現其頭冠特征。華陽龍、中華龍鳥、小盜龍等體型較小的恐龍,郵票票面則呈現其整體形態。華陽龍選擇半側面的角度既能滿足票面的豎版構圖,又可突出其背上成對尾刺的排列特征;中華龍鳥在郵票中的造型姿態取自于完整發現的第一塊化石;小盜龍采用接近正面的角度展現其飛行時兩對翅膀的特殊伸展姿態。小型張以科學還原馬門溪龍生態場景為創作原則,并以高水準的美術作品要求完成創作,確保科學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正因為趙闖對恐龍的深入理解、對畫面的獨到把握,才得以讓恐龍風采全面生動地展現于郵票上,并使構圖合理巧妙,畫面惟妙惟肖。
經過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的指導,經過設計者認真地創作、調整和修改,2017年1月,郵票圖稿下廠,開始郵票工藝的研制和印刷。這7個月,趙闖和專家們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歷經十多次圖稿修改和多次圖文查錯鑒定。為保證郵票圖稿的準確無誤,郵票發行部的同事整理出滿滿三頁的校對稿,編輯設計部的領導和每一位編輯都詳細審閱。在這里,真的要感謝好脾氣的趙闖和嚴謹負責的三位專家鑒定老師邢立達、呂君昌和季強,以及我們團結一心的郵票發行和編輯設計團隊。
雕刻印制的完美呈現
該套郵票的工藝也是精彩看點之一,印制方集團公司郵票印制局采用無色熒光油墨的工藝來表現恐龍的骨骼,通過紫外線燈,恐龍的骨骼在郵票畫面中清晰可見。在印制中還首次大膽嘗試柔印印制技術與膠雕印制技術相結合的印制手段,如小盜龍黑色的羽毛在不同觀察角度下呈現由紅到綠的變化,增加了郵票的可看度。
尊重科學的工藝再現了嚴謹的科學,完美演繹恐龍的世界?!吨袊铸垺肥墙衲曛攸c郵票,在郵票發行部的指導下,郵票印制局技術研發團隊首次實現柔印雕刻聯機印刷,首次采用柔印光變油墨印刷工藝,首次采用動物造型異形齒孔,繼《君子蘭》郵票發行17年后再現邊飾鏤空工藝,以及首次采用無墨雕刻方式印制廠銘。多個“首次”的背后是無數印制工作者的努力付出,他們通過實踐,使從細節入手提升郵票欣賞品質的首要任務得以完美實現。
集團公司郵票印制局的雕刻師們團結合作,中西合璧,由丹麥雕刻師馬丁·莫克攜6位弟子,根據恐龍的不同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創作和研究,在每條恐龍的羽毛、結構和皮膚的設計手法上盡量統一,讓畫面更加完整。
《中國恐龍》郵票經過科學、藝術上的反復推敲、修改,最終呈現給廣大郵迷,希望通過這扇窗,能夠觸碰恐龍溫暖潮濕的皮膚,看到恐龍生活的美麗家園。
在上世紀初期,辛亥革命的爆發使得中國開始走上了近現代話的道路,而這場革命后來被認為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意義的,也宣告了封建社會的逐步消亡。
臺灣中華郵政發行的《古典詩詞郵票》單套、版票 鑒賞
五臺山位于中國山西省東北部,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國佛教及旅游勝地,列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郵政定于昨天發行了《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紀念郵資明信片1套1枚,明信片規格為165毫米×115毫米,明信片郵票面值80分,售價1.20元。
現在梅花小型張的收藏潛力大大發展,大家只要多多關注這些具有大的收藏潛力的郵票選擇有發展價值的郵票進行收藏,一定就能在郵票市場上獲得更多收獲。
南宋詩人吳惟信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迕魇嵌墓潥庵?,并且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006年,清明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