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nrnll"></form>

<em id="nrnll"><span id="nrnll"></span></em>
<wbr id="nrnll"><pre id="nrnll"></pre></wbr>
    1. <em id="nrnll"><source id="nrnll"><option id="nrnll"></option></source></em>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2019-06-06 20:05:12 責任編輯:360郵票網 來源:用戶投稿
      1839

      摘要: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并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又因運河地處興安縣境內,又叫“興安運河”。運河開鑿于秦代,又稱為“秦鑿渠”。后因漓江上游為零水,又得名“零渠”。

      靈渠特種郵票背景資料

        靈渠位于廣西桂林東北60公里處興安縣境內,全長34公里,分南北兩段,北渠通湘江,長約4公里;南渠通漓江水系的大溶江,長約30公里。是現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與四川都江堰、陜西鄭國渠齊名,并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稱為:“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靈渠得名于它既能隨時調節水位,使船只暢通;又能靈活地調節枯水期和洪水期的水位,保證一年四季的通航和灌溉。又因運河地處興安縣境內,又叫“興安運河”。它溝通了湖南與桂林的聯系,亦稱“湘桂運河”。運河開鑿于秦代,又稱為“秦鑿渠”。后因漓江上游為零水,又得名“零渠”。唐代改為今名。

        靈渠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溝通了長江、珠江兩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北方六國之后,又與公元前211年對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地區的百越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征服活動。秦軍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惟獨在兩廣地區苦戰三年,毫無建樹,原來是因為廣西的地形地貌導致運輸補給供應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證交通補給成了這場戰爭的成敗關鍵。秦始皇運籌帷幄,命令史祿劈山鑿渠。公元前219年,開始動工開鑿。數萬軍民,“燎石以攻,既導既辟”,夜以繼日,歷時5年,于公元前214年,正式通航。靈渠工程從興安縣城周圍的南徒口至縣境的溶江鎮,人工開鑿6公里,其余部分是利用原有河道經修整疏浚連接而成的。靈渠的建成,把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溝通起來,開辟了一條穿越五嶺山脈的水路通道,使援兵和補給源源不斷的運往前線,推動了戰事的發展,最終把嶺南的廣大地區正式地劃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圖,為秦始皇統一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靈渠鑿通兩千多年來,在漫長的歲月里,它一直是我國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承擔了中原腹地和南疆邊陲軍需民食的繁重運輸任務,對我國各民族的統一、南北經濟聯系和文化交流起到過重要作用。直到1936年湘桂鐵路和公路修通后,它才結束了自己的運輸使命而成為以灌溉為主的水渠。但由于戰亂,年久失修,堤壩崩塌,渠道淤塞,灌溉面積解放前夕只有兩千畝。新中國成立后,靈渠經過精心整治,可灌溉4萬畝良田。

        靈渠兩岸風景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如狀元橋、陡門、四賢祠、飛來石、鏵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廣場等景點,景區內還建有二戰美國飛虎隊遺跡紀念館,現已成為桂林的旅游勝地。

      靈渠特種郵票詳細參數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1998年12月1日,為了展示靈渠這一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國家郵政局發行了《靈渠》特種郵票,全套3枚。

      (3-1)T 鏵嘴及天平 50  4199.9萬枚 
      (3-2)T 秦堤 50  4079.9萬枚 
      (3-3)T 陡門 150  3059.萬枚
      志號名稱:1998-27T 
      發行日期:1998年12月1日 
      版別:膠印 
      整版枚數:40  
      全套面值:2.50元 
      郵票規格:50×30毫米 
      齒孔度數:12度 
      設計者:劉紹基 
      印制機構: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

        (3-1)為“鏵嘴及天平”。畫面為鏵嘴和大小天平的俯視圖。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湘江上游的海洋河,流到興安縣城東1.5公里的分水塘,河面開闊,水流趨緩。在此建筑攔江滾水壩,既提高湘江水位,又可排洪,起到了平衡南北二渠水量的作用,故稱“天平”。北側一段壩長344米,稱大天平;南側一段壩長130米,稱小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相交,是靈渠最重要的主干設施。鏵嘴是建筑在大小天平人字形壩體頂端的分水石堤。外圍用大條石砌成,中間填充泥石,由于前銳后鈍,狀似犁鏵,得名“鏵嘴”。它長73米,寬23米,高約6米,像座小山屹立在分水塘中,既保護大小天平免遭洪水沖擊,又將上游來水到此三七分流,即七成水經大天平導入北渠流向湘江,三成水順小天平導入南渠流向漓江

        (3-2)為“秦堤”。畫面中景就是泄水天平。在它的附近,還有飛來石、夜月潭等景觀。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秦堤為砌筑于南渠和湘江之間的一道石堤,因筑于秦代而得名。秦堤從分水塘起至大灣陡止,全長3.15公里。它的作用是阻擋南渠之水流入湘江,并防止湘江洪水沖盔距南渠進水口約1公里的秦堤上,建有一座長42米、寬18米的溢洪堰。因具有排泄洪水、保持南渠正常水位的作用,俗稱泄水天平。其溝造與大小天平相同。

        (3-3)為“徒門”。畫面為保存比較完好的靈渠陡門俯視圖。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靈渠的特點是淺、狹、曲、急。“陡門”就是靈渠淺水段的“船閘”。陡門的構造是在水淺流急的渠段,兩岸相對用石塊磁兩個半圓形導水墻突出渠中,導水墻凸面留有石槽,便于阻水,等水量足以將船只送往下游時即可放行。陡門是現代梯級船閘的祖先。據考證,當時采用船閘式的辦法解決入工運河水位高差的問題,不僅在我國是一個首創,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充分顯示了我們先人的聰明和才能。靈渠上共設陡門36處,其中北渠4座,南渠32座。

      本站部分內容收集于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熱門推薦:

      1998-23M 炎帝陵小全張 1998-23M 炎帝陵小全張
        1998年10月28日,為了宣揚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國家郵政局發行了《炎帝陵》特種郵票,小全張1枚?! ?小全張用極具歷史厚重感的棕黃色大寬幅邊紙襯托出中間三枚郵票,彩色反差突出,視覺沖擊力強烈。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7 03:01:02 閱讀(1635)
      1998-23 《炎帝陵》特種郵票 1998-23 《炎帝陵》特種郵票
      傳說姜姓部落的首領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稱為炎帝。從神農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傳位五百三十年。傳說炎帝部落后來和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炎帝被道教尊為神農大帝,也稱五榖神農大帝。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23:55:02 閱讀(3818)
      1998-14 《重慶風貌》特種郵票 1998-14 《重慶風貌》特種郵票
        重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歷史,曾三為國都,四次筑城。二戰時期,重慶是中國戰時陪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解放后為中央直轄市、西南行政區首府,1955年改為四川省直轄市,1997年重新設為中央直轄市。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23:16:50 閱讀(1805)
      1998-30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紀念郵票 1998-30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二十周年》紀念郵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共有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出席了大會。1998年12月18日,是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20年。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22:04:02 閱讀(9113)
      1998-11 《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年》紀念郵票 1998-11 《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年》紀念郵票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當時既是中國的最高學府,也是中國最高的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著名的教育家、啟蒙思想家嚴復出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6 06:15:39 閱讀(4183)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1998-21 《賀蘭山巖畫》特種郵票
      北人呼馬為‘賀蘭’。”此既為“賀蘭山”一名的來歷。它是由震旦紀花崗巖至第三紀砂巖組成,巖壁陡峭,怪石嶙峋,氣候宜人,構成了巍峨壯觀、雄偉渾厚的塞外自然景觀,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1998編年郵票 2019-06-04 14:52:17 閱讀(1854)

      熱文排行

      1998-27 《靈渠》特種郵票
      郵票回收熱線
      15069119365
      性香港xxxxx免费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