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 這是清末在上海出現,為期32年的地方郵票中的第三套?! ∴]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
發行單位:上海工部書信館
使用區域:上海
套數:4
幣種:銀兩
面值:0.01~0.03
備注:英文面值為《CANDARIN》,與后期的《CASH》《CENT》不同。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3-第三版大龍》
這是清末在上海出現,為期32年的地方郵票中的第三套。西方列強在此設立工部--類似今日的市政府,下設書信館印制郵票;辦理信件收發,也炒作郵票牟利。
1866年發行。全套4枚,英文面值“CANDAREENS”為復數,后有“S”,英文面值“CANDAREEN”為單數,后無“S”。注:以上全套郵票中部分郵票缺圖。
迄今為止,最讓人大為驚訝的是,尚未發現貼用上海工部大龍郵票的實寄封存世。據史料記載,1865-1866年間,駐滬外僑有2757人,認捐訂戶有63戶,郵遞總數達30萬件。毋庸諱言,認捐制是工部大龍實寄封存世極少的致命原因。但是從書信館不時添印低面值工部大龍郵票以應市需來看,貼用工部大龍郵票的信件至少也應數以千計。上海工部大龍郵票的使用時間也延用至1867年3月,甚至還長一些,約有20個月之久。
到十九世紀末,帝國主義擅設的商埠郵局已遍布于我國各重要通商口岸,如煙臺、福州、廈門、鎮江、南京、蕪湖、九江、漢口、宜昌、重慶等地。其發行的郵票真正貼用于郵件上的不多,主要目的是為了擴大帝國主義的在華影響,并把郵票當作商品推銷牟利。
郵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任何獨立國家都不容許別國在自己的領土上擅設郵局和發行郵票,這是國際法準則。可是自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昏庸的清政府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各帝國主義國家依仗強權,或在我國各通商口岸設立書信館一類的商埠郵局,發行商埠郵票;或由各帝國主義國家政府直接在我國擅設“客郵”郵局,發行“客郵”郵票。
停用日期理論上為銀元取代銀兩之日1890年12月31日。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后,列強在此設立工部書信館印制郵票,前后30套,這是其中的第一套?! ∴]權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
1866年,上海工部書信館發行的“上海小龍”郵票,如從面值上來分有銀元、銀兩和制錢三種?! ∮鴤惗啬嵘芭煽斯居≈?,1866年3月5日發行。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13-第六版小龍加蓋改值 》。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19-第七版小龍再加蓋改值》,英國倫敦尼生及派克公司印制,1890~1892年發行。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12-第六版小龍(文單位)》,1877~1884年發行。全套6枚,加蓋原票:第六版工部小龍郵票;加蓋顏色:藍。
集郵界通稱《商埠上海14-第七版小龍》,英國倫敦尼生及派克公司印制,1884~1886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