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對大義通寶之折二型錢徑,其明顯大于折二,再比對折三,則又明顯小于折三。本品,因為其直徑未到30毫米,故愚以折二大樣,而非折三小樣斷之。鑄體顯示其乃官爐正作,毫無疑問。比對可見,其與三等標稱流用錢書意乃為一致。
陳友諒其人本為徐壽輝部將,長期駐守江州(今九江)。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天完大將倪文俊暗殺徐壽輝不成卻被陳友諒設伏暗殺,而陳友諒羽翼豐滿早有取代徐壽輝之意,此次內部矛盾正好使其暴露了野心。陳將徐接至江州居住,自立為“漢王”,并逐漸掌握了天完政權。
至正二十年,陳友諒挾持徐壽輝以率領大軍攻克朱元璋的太平與采石(今屬安徽),隨即殺掉徐壽輝,以采石五通廟為行殿稱帝,改國號為漢,建元“大義”鑄造大義通寶。大義通寶錢依天啟(徐壽輝所鑄天啟錢)、天定錢制,共分為小平、折二、折三,三種形制。大義通寶鑄量較豐,傳世略多。小平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折二、折三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公元1360年至正二十年,起義將領程友瓊于殺頭領徐壽輝后,自己于湖北武昌稱帝;國號“漢”,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錢宣示政權確立。大義通寶錢依天啟(徐壽輝所鑄天啟錢)、天定錢制,共分為小平、折二、折三,三種形制。
大義通寶錢,有一定遺存量,其不普通,但也非珍稀。其三種形制譜載均有錄入。基于此,愚收藏的這枚大義通寶錢,就顯得有些獨特了。而之所以言獨特,乃在于此錢的形制,其直徑29.5毫米,重約9.6克。比對大義通寶之折二型錢徑,其明顯大于折二,再比對折三,則又明顯小于折三。故,可以肯定本品是介于折二和折三之間的脫譜新形制。本品,因為其直徑未到30毫米,故愚以折二大樣,而非折三小樣斷之。這一形制由于其未見諸譜有載,故在不懷疑其有可能鑄過折二大樣的前提下,只需要對實品諸項特征進行辨識,若能過關,則為真實可信,并不需要去顧忌諸譜未載這個因素矣。
辯銹識漿。質色可鑒,此錢出于東北罐裝窖藏。薄銹,然其銹皮成殼,如山巒疊嶂,凝重而自然。青銅質地,銅色泛紅而老舊。度體品文。本品鑄體規整有加,方正圓矩,坦平地章,干凈穿口,細修輪邊,字廓雖然不甚高凸,然,字廓線條清晰。背穿廓雖有鑄殘,但彰顯自然。鑄體顯示其乃官爐正作,毫無疑問。錢文書意上,大義通寶四字,楷書書就,布局協調,端莊而略具徽廟遺風。比對可見,其與三等標稱流用錢書意乃為一致。
大義通寶圖片及價格 “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大義通寶錢,有一定遺存量,其不普通,但也非珍稀。大義通寶鑄量較豐,傳世略多。小平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折二、折三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
在徐壽輝一派勢力中,其部將陳友諒崛起壯大很快,控制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對其構成很大威脅,后來陳友諒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年號大義,鑄有“大義通寶”錢。1361年,同樣想當皇帝的朱元璋與之交戰,打了三年未能將陳友諒消滅。
比對大義通寶之折二型錢徑,其明顯大于折二,再比對折三,則又明顯小于折三。本品,因為其直徑未到30毫米,故愚以折二大樣,而非折三小樣斷之。鑄體顯示其乃官爐正作,毫無疑問。比對可見,其與三等標稱流用錢書意乃為一致。
由于鑄造時間短,流通范圍小,發行數量有限,流傳至今的上述錢幣已經十分稀少,因而顯得尤其珍貴。1361年,同樣想當皇帝的朱元璋與之交戰,打了三年未能將陳友諒消滅。
比對大義通寶之折二型錢徑,其明顯大于折二,再比對折三,則又明顯小于折三。本品,因為其直徑未到30毫米,故愚以折二大樣,而非折三小樣斷之。
“元末社會動蕩不安,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發生,先后出現了幾派割據勢力,他們都獨自稱王,紛紛鼓鑄發行自己的貨幣,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多種農民起義貨幣同時出現的局面。其中有張士誠一派勢力占據蘇州一帶,國號大周,年號天佑,鑄有“天佑通寶”錢
大義通寶圖片及價格 大義通寶值多少錢一枚
大義通寶圖片及價格 “大義通寶”四字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大義通寶錢,有一定遺存量,其不普通,但也非珍稀。大義通寶鑄量較豐,傳世略多。小平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折二、折三市場價格在3000元左右。
大義通寶相關文獻記載 大義通寶圖片及介紹
在徐壽輝一派勢力中,其部將陳友諒崛起壯大很快,控制了天完政權,自稱漢王,對其構成很大威脅,后來陳友諒索性殺了徐壽輝,自立為帝,改國號漢,年號大義,鑄有“大義通寶”錢。1361年,同樣想當皇帝的朱元璋與之交戰,打了三年未能將陳友諒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