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慶元元寶鐵錢不難見到,均為鞏州惠民監鑄,普通品種市場價格在50元左右。慶元通寶楷書小平背“元”、“二”3元。慶元通寶折三錢鑄于慶元四年至六年。背面穿上“永”,已見筆畫間斷損傷。銅錢下端連體方印,邊長23毫米。
慶元(1195年~~1201年2月5日)是宋寧宗的第一個年號,該年號共用時6年。慶元元寶是南宋寧宗慶元年間(公元1195~1200年)鑄,僅見折三鐵錢,均背有“川”字,銅質為鐵母或鐵范,另有慶元通寶。慶元元寶鐵錢不難見到,均為鞏州惠民監鑄,普通品種市場價格在50元左右。慶元通寶楷書小平背“元”、“二”3元。
南宋寧宗皇帝趙擴,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鑄造。版式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等銅鐵錢。背紀年有“元”,“一”,“二”,“三”,“四”,“五”,“六”,“七”,紀監有“光”,“同”,“春”,“漢”,“永”等。另有折五型背“永”大錢,瘦金體書,存世極其罕見。
南宋寧宗趙擴于公元1195年即位,改元為慶元元年。正值從高宗到恭帝151年的中期,得益于前任先皇孝宗趙慎改革朝政,力圖恢復,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污,加強集權,重視農業生產,進入相對興盛的良好基礎。
慶元鑄錢,銅鐵兩種,從小平到折三,也可能有大型錢。以紀年、記地為錢背特征。慶元通寶折三錢鑄于慶元四年至六年。筆者現存一品,黑漆古傳世,飽經滄桑,傷痕裸露之處,可見水粉紅色銅質光芒。正面上右下左旋讀,“通”字走之長尾,大有徽宗瘦金體遺風。背面穿上“永”,已見筆畫間斷損傷。直徑39毫米,厚4.8毫米,穿口6.1米。外緣4毫米。銅錢下端連體方印,邊長23毫米。方印內篆書“悲庵”二字,似為繁體真篆。整體觀之,錢為印鈕,印為錢托。做工講究,雕刻精細,似樣錢,似銅印。模棱兩可。
第二、錢幣對應的品相高低,在同樣是厚度為0.24厘米、直徑為3.36厘米慶元通寶背三銅錢的情況下,如果品相比較高的話,價格肯定也會比較貴?! c元通寶此品種錢幣愛藏網正在出售,不但此品種有更多的古錢幣愛藏網都有出售,下載愛藏APP注冊即可了解更多。
所謂慶元通寶背二指的是它在背面位置融入了二字的這一款,今天就跟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慶元通寶背二圖片及價格的相關資訊,希望能給大家帶去一定參考。
慶元通寶書體書意,亦與譜載諸般特征無二,顯示其乃永豐監官爐出品,開門書相無疑??梢姂c元通寶本品鑄制精整,鑄相顯示器方正圓矩,平坦地章,穿輪干凈。慶元通寶直徑為36.2毫米,重約16.53克,鑄體厚薄適中,折五型大小。
對此,史書和貨幣史上有多種說法。改元詔書送到各鑄錢監,刻新模、鑄新錢亦非易事,特別是寧宗改元之日是公元1201年,即慶元六年臘月二十一日下詔,將慶元改為嘉泰年號。等接到詔書,慌忙糾正,但所鑄之鐵錢已部分進入市場流通。
“慶元”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寧宗趙擴的第一個年號,沿用6年。在這其中也有例外,如慶元通寶折三型,廋金書大樣就是一個特例。慶元通寶青銅材質,直徑35.5毫米,錢體較厚重。穿口極其方正,屬斜穿型,與北宋大觀錢相同。只可惜此品為試鑄樣錢,未經發行。
對于很多正想收藏慶元通寶的投資者,要想在這個行業有不錯發展,在收藏慶元通寶之前,要更多了解價位然后再投資。在錢幣背面有紀年,有元,以及一到七。慶元通寶楷書折二,鐵質背同七,目前價位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