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更重要的是,琉璃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老琉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琉璃比你想象中更有價值。老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更重要的是,琉璃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琉璃的價值。
琉璃,古代稱為“琉琳”、“流離”,是在中國傳統玻璃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特種工藝美術品。根據《廣雅》和《韻集》的記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琉璃”是用火燒的玻璃質珠子以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質的統稱。也稱“料器”,以前常用來仿翡翠、瑪瑙、碧璽、等玉石。還稱為“古玻璃器”,但是又不同于現代的玻璃。因為現代的玻璃煉制材料石英和螢石,是含輕金屬的材料鈣和納等。而上古的玻璃煉制材料是水晶加金屬,是含鉛和鋇等其它金屬的。這是琉璃和玻璃的主要區別。
老琉璃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為老琉璃材料的特殊性,工藝的極具復雜性與技法的高難度性;老琉璃的制作工藝相當復雜,火里來、水里去,要幾十道工序才能完成,老琉璃的精品制作,相當費時,有的僅制作過程就要十幾二十天,而且主要依靠手工制作。當中的各個環節的把握相當困難,其火候把握之難更可以說是一半靠技藝一半憑運氣。僅出爐一項,成品率就只有70%。更關鍵的是,老琉璃不可再回爐重制,不象金銀制品,也就是說一旦出現一點點問題,十數天、幾十道工序,多少人的努力就立刻付諸東流。因此其成本非常高。
先秦和漢代是古代琉璃出現成熟制品的年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此時的制造工具大多以鐵質為主。琉璃的色彩也轉為以淺綠色為主。從早期為了追求仿玉效果所產生的不透明的琉璃,到了漢代,已經有一部分琉璃制品變得晶瑩剔透了。
相比玉器、貴金屬等類別,國內古琉璃目前還是一個較為小眾的收藏領域。古法琉璃的藝術和市場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掘,和其他藝術品相比,琉璃的發展前景比較廣闊。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不過即使是明代很殘缺的工藝依然是受到品級的保護,當時的琉璃已經很不通透,所以被稱為藥玉。老琉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這是現代玻璃或水晶制品永遠取代不了的特性。
其二,老琉璃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琉璃本身就是一個極其美麗的藝術品,它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每塊琉璃都是獨一無二的老琉璃它不僅僅是一種材質,也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傳承,更重要的是,琉璃產品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琉璃產品。
琉璃飾品在現在市場上是很常見的,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具強大的凈化功能,可舒緩牙痛及喉嚨氣管方面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