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秦和漢代是古代琉璃出現成熟制品的年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此時的制造工具大多以鐵質為主。琉璃的色彩也轉為以淺綠色為主。從早期為了追求仿玉效果所產生的不透明的琉璃,到了漢代,已經有一部分琉璃制品變得晶瑩剔透了。
琉璃最早的痕跡是出現在西周,而在戰國漢代時期,是它的首個巔峰時期,那時的古代人們對于琉璃諸多喜愛,琉璃隨著朝代的發展也有了不同的特征。戰國的琉璃是眼睛文化的產物,神秘而優雅,那么在漢代的琉璃,又有著什么樣的特點呢?
漢代琉璃的特點
漢代出土的玻璃珠以算盤形圓珠最多,其次是漁網墜形、橢圓形、菱形、橄欖形、扁扣形、多棱面形等,顏色以藍色為主,另外還有青、淡青、綠、湖水藍、白、月白、磚紅、紫褐色等。一般都半透明,其中不透明的較少,均有穿孔。經化學成分分析,一般都屬于氧化鉀—二氧化硅玻璃系統,通常稱為鉀玻璃或者鉀硅玻璃。
先秦和漢代是古代琉璃出現成熟制品的年代,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使此時的制造工具大多以鐵質為主。琉璃的色彩也轉為以淺綠色為主。在漢代,工匠們已經有意識的使用鈷元素,以形成器件的藍色和深藍色。
相對于同時期的其他文明,這種染色劑的使用還是比較早的。在以“舉孝廉”為社會晉升通道的漢代,社會流行厚葬之風,人們相信輪回,因此能夠“金蟬脫殼”的蟬便大受歡迎,琉璃蟬作為能重生的高潔純凈的象征,在漢代十分常見。
從早期為了追求仿玉效果所產生的不透明的琉璃,到了漢代,已經有一部分琉璃制品變得晶瑩剔透了。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應該是漢代張賽出使西域,打通了玉石之路,使得人們對于和田玉的需求得到了大量的補充,因而在琉璃方面,人們不再追求玉質感,從而開始追求晶瑩剔透的通透之感。
不過即使是明代很殘缺的工藝依然是受到品級的保護,當時的琉璃已經很不通透,所以被稱為藥玉。除此以外琉璃的微量元素有保健作用。
琉璃是一種十分漂亮的寶石,古法琉璃是我國十分珍貴的寶石之一,被很多收藏家喜愛。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寶之一。如今的琉璃飾品有著求平安、保健康以及招財進寶的寓意。
老琉璃如今的收藏熱度開始上升,琉璃市場迎來了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和收藏者,但是因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假琉璃,面對流傳了千百年的老琉璃,我們需要擦亮雙眼,注意鑒別真假老琉璃。老琉璃的保養避免與硬物碰撞或摩擦及與硫磺、氯氣等接觸。
但隨著時代的前進,直到清朝,琉璃珠已經不是主要的琉璃工藝品形式了。清代琉璃藝術品達到了巔峰,清代琉璃的工藝品形式多種多樣,更加讓人驚嘆。
這種彩色繽紛、燦爛奪目的西亞玻璃珠受到當時中國王公貴族的極度喜愛。其飾紋簡單,采用西亞常用的幾何圖案,與同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傳統的云紋、蟠螭紋和龍、壁邪等圖樣大不相同。
琉璃飾品在現在市場上是很常見的,琉璃在佛教中為消病避邪之靈物。具強大的凈化功能,可舒緩牙痛及喉嚨氣管方面的毛病。
出土戰漢琉璃一級文物圖片 古法琉璃的特點
而且,在琉璃原料煅燒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氣泡成為其鮮明特點。古法琉璃的密度明顯高于玻璃,且手感滑潤;輕輕敲擊會有金屬之音。其次,古法琉璃的制作非常費時費工,其制作成本遠高于玻璃。與金銀制品不同的是,古法琉璃還不可回收。
琉璃和玻璃的鑒別方法 琉璃和玻璃的區別
范蠡以為這種物質是天地陰陽造化所能達到的極致,于是將其隨劍一起敬獻給越王。越王感念鑄劍之功,原物賜還,還將這種神奇的物質命名為“蠡”。之后范蠡便訪能工巧匠,將“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飾,作為定情之物送給了西施。相傳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