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黑字0.5分,棕,出現兩種變體票:倒蓋、復蓋。 紅字2分,深綠,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中縫漏齒。全套自半分至5圓共15枚,發交各地售用。
黑字0.5分,棕,出現兩種變體票:倒蓋、復蓋。
紅字1分,赭黃,出現八種變體票:倒蓋、復蓋、雙連且一枚漏印、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中縫漏齒、頂邊漏齒、原票大頭“壹”、原票“壹”“壬”字頭。
紅字2分,深綠,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中縫漏齒。
紅字3分,藍綠,出現四種變體票:倒蓋、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中縫漏齒、頂端漏齒。
黑字4分,朱紅,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頂端漏齒。
紅字5分,青蓮。
黑字7分,紫棕,出現一種變體票:頂邊漏齒。
紅字10分,灰藍,出現四種變體票:倒蓋、復蓋、雙連且一枚漏印、棕色加蓋。
紅字16分,橄綠。
黑字20分,棕紅,出現一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
黑字30分,朱紅。
紅字50分,淡綠。
黑字1元,紅、玫紅,出現一種變體票:倒蓋。
黑字2元,棕紅、黃,出現一種變體票:倒蓋。
黑字5元,綠、粉紅。
名稱:加蓋宋體字“中華民國”郵票
整版枚數:(12)-(15)(17)(18)(20)(22)-(24)240(12*4*5) (16)(19)
發行日期: 1912-03-00
印刷機構:上海郵政供應股
齒孔度數:P12-16
版別:雕刻版 [1]
1912.3(民國元年三月),五號宋字加蓋于清倫敦版蟠龍無水印票,普3.1-普3.3、普3.5、普3.6、普3.8、普3.10-普3.12均為240(12*4*5);普3.4、普3.7、普3.9為200(8*5*5);普3.13-普3.15為48(8*6),上海郵政供應股印制。
“臨時中立”郵票再度加蓋“中華民國”字樣的同時﹐還以倫敦版蟠龍無水印原票,由造冊處以5號宋字加蓋直行紅或黑色“中華民國”4字。全套自半分至5圓共15枚,發交各地售用。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元(桔)、10元(綠)、20元(紫棕)、50元(墨綠)、100元(桔棕)、200元(桔紅)、500元(枚紫)、800元(玫紅)、1000元(藍)。上海大東書局承印。
1分及2分郵票需用特多,造冊處加蓋的票已經不足以使用,另將倫敦版蟠龍票交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加蓋,也用宋體字,但“國”字大,通稱“加蓋大國字”。
1元,褐、紅棕:發行量155,000; 5元,灰藍、紅:發行量135,000; 10元,紫、綠:發行量150,000; 20元,藍、玫紫:發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半鈕”“全鈕”通俗講是指票中孫中山像衣領下的紐扣,是整個或是顯示一半。
1945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20元(深紅)、30元(深藍)、40元(桔)、50元(綠)、100元(棕)、200元(棕紫)。齒孔度數為12.5、13。重慶中央印制廠承印。
1948年,中華郵政郵資大幅度上漲,各版孫中山像郵票面值已不適合使用,于是便在這些郵票上加蓋高額“國幣”面值售用。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
藍字0.5分(棕),出現一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 〖t字1分(赭黃),出現五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原票大頭“壹”、原票“壹”壬字頭、頂邊漏齒、底邊漏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