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8年,中華郵政郵資大幅度上漲,各版孫中山像郵票面值已不適合使用,于是便在這些郵票上加蓋高額“國幣”面值售用。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
1948年,中華郵政郵資大幅度上漲,各版孫中山像郵票面值已不適合使用,于是便在這些郵票上加蓋高額“國幣”面值售用。計有永寧一次加蓋6種,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加蓋,特征是面值框內為“工”字形花紋;永寧二次加蓋3種,特征是面值框內為“八”字形花紋;大業一次加蓋3種,特征是右上角及左下角各有二個五角星;大業二次加蓋3種,特征是面值框內為菱形花紋。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
發行日期:民國37年4月起
(1)永寧1次加蓋
由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以特制的6號楷字及阿拉伯數字加邊嵌對倒三角形之花框,澆制凸版,加蓋黑或紅色;橫列于國徽與國父像之間,下端印數字框,圓以下角分位下有一短劃。因位數較多,花框特長。通稱「永寧1次長框」。中信版原票除5角外,土紙、道林紙均有。
(2)永寧2次加蓋
由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以大業印刷公司特制之6號仿宋體字模,及永寧廠特制之阿拉伯數字加斜方孔花框,澆制凸版,加蓋黑或紅色;下端印數字框,圓以下無角分位。通稱「永寧2次長框」。中信版1角原票,有土紙及道林紙。
(3)大業1次加蓋
由上海大業印刷公司以特制之6號仿宋字,及阿拉伯數字加單線長方框及星形,澆制凸版,加蓋黑色;下端印數字框,原刊數值則分別以5角星2顆蓋銷之。通稱「大業1次長框」。
(4)大業2次加蓋
由上海大業印刷公司以特制之6號仿宋體字及阿拉伯數字加邊嵌菱形花框,澆制凸版,加蓋黑色;下端印數字框,圓以下無角分位。通稱「大業2次長框」。2角原票有土紙及道林紙。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上海大東書局承印。大東1版與2版除齒孔不同外,其版式顯著不同處為:大東一版「國」字之一點,在橫地右邊,與橫相連。大東2版「國」字之一點,在1橫的上邊,與橫及上端相連。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元(桔)、10元(綠)、20元(紫棕)、50元(墨綠)、100元(桔棕)、200元(桔紅)、500元(枚紫)、800元(玫紅)、1000元(藍)。上海大東書局承印。
1942年,中華郵政發行。初期來不及打孔即發售應用,后又有點線齒及12.5-13度齒孔。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圖12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無齒*點線齒。
1元,褐、紅棕:發行量155,000; 5元,灰藍、紅:發行量135,000; 10元,紫、綠:發行量150,000; 20元,藍、玫紫:發行量570,000;停售日期1943年10月23日,停用日期1944年1月1日?! ∷^“半鈕”“全鈕”通俗講是指票中孫中山像衣領下的紐扣,是整個或是顯示一半。
1944年,中華郵政發行。圖案與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相同,唯母模暗記不同,刷色也不同。紙質有宣紙,道林紙等。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2分,橄綠?! ?分,紅棕。 16分,橄棕?! ≡摼趾笃诔杏∑?,采用特制的篆文郵字水印紙,共5枚,其圖案刷色版模與前印者相同。此票可分線式齒和梳式齒。
普50 上海大東一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元(桔)、10元(綠)、20元(紫棕)、50元(墨綠)、100元(桔棕)、200元(桔紅)、500元(枚紫)、800元(玫紅)、1000元(藍)。上海大東書局承印。
普29 百城一版孫中山像郵票
1942年,中華郵政發行。初期來不及打孔即發售應用,后又有點線齒及12.5-13度齒孔。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D12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無齒*點線齒。
普59 上海大東版孫中山像改作基數郵票
除上海大東版飛雁圖基數郵票、華南版孫中山像基數郵票外,各區陸續加蓋改作“銀圓”基數郵票還有多處。福州加蓋:福州郵局委托福州知行印務局黑色或紅色“福州”加蓋10種。此外尚有定海、廈門等地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