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4年,中華郵政發行。圖案與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相同,唯母模暗記不同,刷色也不同。紙質有宣紙,道林紙等。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1944年,中華郵政發行。全套共15枚。圖案與中信版孫中山像郵票相同,唯母模暗記不同,刷色也不同。面值3角(棕)、1元(綠)、2元(紫棕)、2元(藍)、2元(綠)、2元(紫棕無齒)、3元(黃)、4元(紫棕)、5元(紅)、6元(藍)、10元(棕)、20元(藍綠)、50元(綠)、70元(紫)、100元(淺棕)。齒孔度數為12。紙質有宣紙,道林紙等。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承印。
發行日期:1944(民國33年)
齒孔度數:12.5
印刷版別:凸版
圖幅:18.5x22
全張枚數200(20x10)
紙質:宣紙、道林紙
印刷:福建南平百城印務局(中央信托局原模)
戰時交通不便,東南各區所需郵票由重慶總局供應,往往緩不濟急。為解決遠道配發郵票困難,經將中央信托局承印郵票的原模交由福建百城印務局,用凸版翻印,專備東南各區郵局售用。由于兩處印制郵票均用同一原版,原不易區別,但百城2版票圖上端襯托國徽之左邊勾花內多1英文字母「C」(3圓票不顯著),中信版則無;又齒孔、刷色、紙質亦有不同。
百城2版票用紙也復雜,有宣紙、中道林、西道林之分,西道林紙中又有條紋、網紋及光道林之別。齒度也極不規則,有10.5、12度的,有縱橫度數不同的,大部份均為12.5度。3角、2元藍綠、5元三種郵票宣紙及道林紙均有;1元、2元藍、3元為道林紙;2元紫棕(普34.3)、2元紫棕(無齒、普34.6)、4元、6元至100元均為宣紙。
面值3角(棕)(9或12大方連含“象”全部水印圖)、1元(橄綠)(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2元(紫棕)(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2元(藍)、2元(藍綠)(出現兩種變體票:9或12大方連含“象”全部水印圖、橫雙連中縫漏齒)、2元(紫棕無齒)、3元(黃)、4元(紫棕)(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5元(紅)、6元(灰紫)(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10元(紅棕)(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20元(藍綠)(出現兩種變體票:直雙連中縫漏齒、橫雙連中縫漏齒)、50元(灰綠)、70元(棕紫)(出現一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100元(淺棕)(出現一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
8分,橄綠(實鈕);大東版僅有5分、8分兩種。 2. 大東版圓數票「圓」字內「貝」部,右側1豎與右下1點不連。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分(黃綠)、2分(桔)、4分(藍綠)、10分(紫)、16分(桔紅)、20分(藍)、50分(棕)、100分(淺藍)、500分(紅)。重慶華南印刷廠承印?! ?分,桔黃,出現一種變體票:橫縫及頂邊漏齒。
1分,紅色加蓋?! ?分,紅色加蓋,出現一種變體票:”ct”后漏點?! ∶駠?1年11月1日起調整郵資,國內平信郵費由3分改為4分,事前曾添印大量4分郵票備用。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0元(綠)、20元(棕紫)。上海中央印刷廠承印。 20元,紫棕,出現2種變體票:P13、P14;
郵票介紹: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美國鈔票公司承印。其中2元票有中心倒印大變體,傳世很少。其中14種為1941年2月21日發行,2分及翠藍8分為1941年4月21日發行?! ?009年1月18日,2元國父像倒蓋票在斯賓客拍賣行郵票拍賣會上拍出£72,000的價格。
1940年9月20日起,國內各地互寄平信郵資每20公分由5分調整為8分,各地提出一部份庫存5分票就地加蓋,改為3分郵票,以備搭配5分郵票售用。并定出加蓋格式,規定「暫作」2字蓋于票面右側,「3分」2字蓋于左側,阿拉伯數字「3」在下端。
普53 上海大東二版孫中山像金圓郵票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上海大東書局承印。大東1版與2版除齒孔不同外,其版式顯著不同處為:大東一版「國」字之一點,在橫地右邊,與橫相連。大東2版「國」字之一點,在1橫的上邊,與橫及上端相連。
普12 倫敦二版孫中山像郵票
“倫敦二版”俗稱雙票?! ?分,橘黃,出現一種變體票:“中”字下的第二條橫線完整。 P.S. 從印制版別上看,第一版應為“雙圈”票,第二版才為“單圈”票;從發售時間上區分,“單圈”票在先,“雙圈”票在后。
普43 上海大東一版孫中山像郵票
抗戰勝利復員后,第1次在上海交由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以雕刻凹版印制國父像郵票,上為國徽,格式與以前所印者大致相同,惟邊框花紋較為精細。全套11種,自20元至5,000元,最大面值5000元票系雙色套印。 100元,深紅,出現一種變體票:直雙連橫縫漏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