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1年11月1日新聞紙郵資由半分調整為1分,半分郵票不復適用,各區郵政管理局分別將存票就地加蓋改作1分票售用。此項加蓋票,通用于廣東郵區,故稱湘粵加蓋。
1941年(民國30年)11月1日新聞紙郵資由半分調整為1分,半分郵票不復適用,各區郵政管理局分別將存票就地加蓋改作1分票售用。
(一)湘粵加蓋
發行日期:1942.8(民國31年)
1、紐約版大字;2、紐約版小字;
3、港烈大字平頂“分”;4、港烈小字低“1”;5、港烈粗“1”;6、北平烈士高版高“1”;7、北平烈士矮版粗“1”
加蓋全張枚數:200(20x10)
4號仿宋體,石印加蓋紅色,因系手寫,故頗不一致,有大小字之分,阿拉伯數字「1」之大小尤為顯著。壹字簡寫作「一」。此項加蓋票,通用于廣東郵區,故稱湘粵加蓋。兩行間距7mm。
(二)福建加蓋
發行日期:1942.5.16(民國31年)
港烈,細“分”(粗“分”變體)
加蓋全張枚數:200(2x10x10)
4號宋體鉛字活版加蓋紅色,數值「一」字,亦系簡寫。兩行間距9mm。
(三)江西加蓋
發行日期:1942.8(民國31年)
港烈
加蓋全張枚數:200(2x10x10)
4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數值用大寫之「壹」字,「改作」與「壹分」間之橫距,較他區加蓋者為窄,阿拉伯數字「1」地位較高,與「作」「分」2字相齊。兩行間距5mm。
(四)廣西加蓋
發行日期:1943.7(民國32年)
1、港烈一次加蓋深紅(二次加蓋淺紅);2、北平烈士高版淺紅;3、北平烈士矮版淺紅
加蓋全張枚數:50(5x10)
4號宋體鉛字加蓋紅色,數值用大寫「壹」字,加蓋橫距較江西區加蓋者為闊,數字「1」字較低。兩行間距7mm。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分(黃綠)、2分(桔)、4分(藍綠)、10分(紫)、16分(桔紅)、20分(藍)、50分(棕)、100分(淺藍)、500分(紅)。重慶華南印刷廠承印?! ?分,桔黃,出現一種變體票:橫縫及頂邊漏齒。
1947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500元(橄綠)、1000元(綠與紅)、2000元、5000元。英國倫敦德納羅公司承印?! 〈税媸狡比砸試赶駷橹鲌D,圖案格式為左右兩旁邊框改繪火炬,通稱“火炬式”。
1分、4分、1角、2角為5號篆字由上海正中書局加蓋綠、黑或藍色。)4分、1角、1圓為6號美術字由上海三一印刷公司加蓋藍、紅棕或黑色。5角兩種為6號宋字由上海中華書局永寧印刷廠加蓋紅色。
1948年,中華郵政發行。圖案與“大東二版”基本相同,但區分較容易:“大東三版”面值都在萬元以上,且為單色;左下角面值框中“大東二版”有角、分位如“20000”,“大東三版”無角、分位如“20000”。上海大東書局水印。也稱“梅花二版”。
民國26年國內各地互寄平信郵資為5分,庫存4分郵票既不適用,且與5分票同為綠色,發售時易于混淆,以部分加蓋改為1分票,以便與未加蓋之4分票搭配售用。1分票于民國26年3月間發行,8分及1角2種續于民國27年7月間發行。
2分,橄綠; 1元,褐色,紅棕; 5元,灰藍,紅;除面值10元郵票在安徽省壽縣發行過外,其余五種均未正式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