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 開元通寶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
錢幣在唐代始有“通寶” ,開創了新紀元,在錢幣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廢隋錢,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范,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1300年。
最初的“開元通寶”由書法家歐陽詢題寫,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圓錢,規定每十文重一兩,每一文的重量稱為一錢,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貞觀年間一斗米只值三五文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錢,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伴_元”,意指開辟新紀元;“通寶”,意指通行寶貨。開元錢的劃時代地位表現在:
1、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刀幣、五銖錢等,而自開元錢后,改稱“寶”、“元寶”、“通寶”等。
2、在錢幣鑄造的形制和重量上,開元錢成為唐代以后各代銅錢的標準。
3、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多以面文標出重量,均將二十四銖為一兩,而自從二銖四絲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后,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生,24進位的銖兩制隨即結束。錢幣的實際重量也不再以甾、銖計量,而以兩、錢、分、厘十進位法計量。開元通寶錢,徑八分(約2.4厘米),重二銖四絲(約4克)為一錢,每十文重一兩,一千文重六斤四兩。起用這種新衡制,換算便利,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
開元通寶以其大小輕重適中、名稱形制合宜等,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是整個唐代的主要流通幣,而且成為唐代以后一千多年的銅錢楷模。明清兩朝均采用其形制,五代的南唐和閩當時也曾鑄造過開元通寶。
唐朝的開元通寶有金、銀、銅、鉛各種幣材和大中小各種版式不下百種。
但縱觀華夏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開元通寶背月的出現還是打破了我國字秦漢以來便使用秦半兩和漢五銖錢幣的歷史,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_元通寶錢幣最早是在唐朝開始鑄造的,是唐朝時期的主要代表錢幣。
開元通寶作為唐代的第一種貨幣,其發行量最大,使用時間也是最長。再者從市場行情去分析,唐朝距離現在非常遙遠,所以開元通寶可以說是非常罕見的藏品,一經面試就被搶光了,故而收藏這樣一種藏品,其意義不容小看。
開元通寶延續秦朝的方孔圓錢,它的直徑在2.2厘米至2.6厘米之間,重量則是1.7克到5克不等,正常錢幣的重量是4克。市面上流通的開元通寶多為銅制品。
開元通寶太多見了10塊-20塊就不錯了。畢竟唐朝開元年間經濟繁榮,貨幣存世量大的出奇。這類東西歷朝歷代發行眾多,收不齊全的。即使要收藏也要選擇年代短的朝代。朝代短,貨幣發行量就小,存世的就少。古玩界是物以稀為貴的。
唐高祖時正式發行五銖,鑄行“開元通寶”,并迅速推行,延綿七百余年的五銖至此結束。開元通寶的使用,使唐代貨幣保持了長期的統一與穩定。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武德四年廢通行1300年的五銖錢,改鑄開元通寶。
我國古代的重量計數,多以面文標出重量,均將二十四銖為一兩,而自從二銖四絲的開元通寶流通以后,中國衡制中的一兩十錢便由此產生,二十四進位的銖兩制隨即結束。經濟決定金融,開元通寶是當時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逐漸擴大的產物。
開元通寶的價格 開元通寶升值空間大嗎
開元通寶是一種常見的唐朝錢幣。高價格的硬幣適合于大玩家們來進行收藏或者是買賣,它們之間的價格差異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說開元通寶隸書小平銀質 2000元、而金質的則需要八萬元。
開元通寶多少錢一枚 開元通寶市場價格高嗎
關于開元通寶的版別眾多,有著五花八門的版式,流傳至今令后人珍藏。最便宜的就是隸書小平右桃版別以及隸書小平背雙月,它們的價格只能賣到三元。開元通寶的市場價格較低的錢幣,說明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收藏難度系數很低,大家不妨試一試。
開元通寶價格及升值空間分析 開元通寶鑄造量
古幣開元通寶是在唐代時期發行量的一種錢幣,古幣開元通寶的誕生之后,是唐代時期首次開始使用錢幣,也是流通時間最長的一種古錢幣。據悉,日本、越南、朝鮮的錢制也是因為受到了開元通寶的影響。但是,在未來每一枚古幣開元通寶都會有很大的升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