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若干省區,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同時另印基數郵票售用,規定在使用銀圓地區按照基數售收銀圓,在使用金圓券地區,則按當地折合率折售金圓券。
發行日期:1949.5.13(民國38年)
齒孔度數:12.5
印刷版別:平版
圖幅:18x21
全張枚數:200(20x10)
紙質:道林紙、無膠
印刷: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
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若干省區,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同時另印基數郵票售用,規定在使用銀圓地區按照基數售收銀圓,在使用金圓券地區,則按當地折合率折售金圓券。
此票采用雙雁飛越地球為圖案,蓋寓飛雁傳書遍及世界之意。郵票印成后,陸續分發各區;至上海淪陷之前夕,計發出1圓、2圓、5圓、10圓4種,其余尚有1角、1角6分(三一印刷公司印制,未打孔)、5角、20圓、50圓等票,均未發行。
發行日期:1949.5.13(民國38年)
齒孔度數:12.5
印刷版別:平版
圖幅:18x21
全張枚數:200(20x10)
紙質:道林紙、無膠
印刷:大東書局上海印刷廠
民國38年4月以后金圓券貶值,若干省區,市場上已開始以銀圓為計值標準,漸有恢復銀本位之勢。郵資于同年5月13日起,恢復以前之銀圓基本費率,同時另印基數郵票售用,規定在使用銀圓地區按照基數售收銀圓,在使用金圓券地區,則按當地折合率折售金圓券。
此票采用雙雁飛越地球為圖案,蓋寓飛雁傳書遍及世界之意。郵票印成后,陸續分發各區;至上海淪陷之前夕,計發出1圓、2圓、5圓、10圓4種,其余尚有1角、1角6分(三一印刷公司印制,未打孔)、5角、20圓、50圓等票,均未發行。
0.5分,灰棕,出現一種變體票:底邊漏齒?! ?分,深紫?! ?3分,棕 ?! ?元,黑、藍,出現一種變體票:中心倒印。
1949年,中華郵政發行。面值10元(綠)、20元(棕紫)。上海中央印刷廠承印?! ?0元,紫棕,出現2種變體票:P13、P14;
1948年,中華郵政郵資大幅度上漲,各版孫中山像郵票面值已不適合使用,于是便在這些郵票上加蓋高額“國幣”面值售用。上海大業印刷公司加蓋。
黑字0.5分,棕,出現兩種變體票:倒蓋、復蓋?! 〖t字2分,深綠,出現兩種變體票:橫雙連中縫漏齒、直雙連中縫漏齒。全套自半分至5圓共15枚,發交各地售用。
原定自是年11月1日起實行,附加費為1元。嗣奉令緩辦,于10月26日再急電各局不予發行,但邊遠地區,因交通不便,轉令未能及時到達,屆期仍有若干地區售用數日。
2分,紅色加蓋,出現一種變體票:倒蓋?! 》瓊髌笔且苑瑸橹鞯模尘笆腔疖?、農獲票是以農民收割為主圖的,背景是天壇。這套郵票用的是5號宋體字,紅色的加蓋。印刷也很粗糙,比較不精致,但是是北京發行的唯一一套暫作改值的郵票。